12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犯罪学》在线作业三
北航《犯罪学》在线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 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 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C. 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 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
2. 犯罪的性别特征方面,与女性相比,男性占整个犯罪的
A. 相对多数
B. 绝对少数
C. 绝对多数
D. 相对少数
3. 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叫作
A. 精神分析理论
B. 挫折攻击论
C. 智能低下理论
D. 社会控制论
4. 使社会成为一个具有共同准则和凝聚力的团结的整体,增强公众对社会共同价值的遵从和适应的功能是指社会预防的
A. 社会建设功能
B. 社会整合功能
C. 社会控制功能
D. 社会化功能
5. 把犯罪视为是个体、社会以及个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相互社会心理作用的结果的犯罪学派是
A. 社会异常论
B. 文化冲突论
C. 亚文化群论
D. 社会控制论
此题选: D
6. 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在犯罪学上称之为
A. 犯罪决意
B. 犯罪诱因
C. 犯罪动机
D. 犯罪目的
7. 人种论在犯罪学流派中属于
A. 犯罪生物学理论
B. 犯罪社会学理论
C. 犯罪心理学理论
D. 犯罪精神病学理论
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
A. 向东北倾斜现象
B. 向西北倾斜现象
C. 向东南倾斜现象
D. 向西南倾斜现象
9. 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A. 1950―1955年
B. 1956―1965年
C. 1966―1976年
D. 改革开放之后
10. 加罗法洛首倡使用犯罪人分类的社会标准,他以犯罪人的行为有无道德感而将犯罪人分为自然犯和
A. 社会犯
B. 法定犯
C. 政治犯
D. 风俗犯
11. 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 刑法学
B. 社会学
C. 统计学
D. 生物学
12. 从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前或实施后来划分,可分为
A. 已久动机和突发动机
B. 原发动机和继发动机
C. 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3. 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A. 阶级性
B. 相对性
C. 社会性
D. 动态性
14. 下列选项是对相对暗数的几种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
B. 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C. 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
D. 是指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
此题选: D
15. 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A. 性别
B. 犯罪类型
C. 再犯的可能性
D. 文化程度
16.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
A. 技术性
B. 客观性
C. 综合性
D. 复杂性
17. 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
A. 犯罪的功能定义
B. 犯罪的法律定义
C. 犯罪的社会学定义
D. 犯罪的实质定义
18. 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 犯罪率
B. 相对暗数
C. 绝对暗数
D. 明数
19. 在美国犯罪学理论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埃德温•萨瑟兰的
A. 不适应理论
B. 智力低下理论
C. 差别交往论
D. 挫折攻击理论
20.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 贝卡利亚
B. 萨瑟兰
C. 菲利
D. 李斯特
此题选: D
北航《犯罪学》在线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较之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具有()
A. 计划性
B. 突发性
C. 纠合性
D. 反复性
E. 技术性
2. 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除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之外,还包括
A. 拘役
B. 拘留
C. 管制
D. 死缓
3. 犯罪人的价值观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有
A. 腐朽的幸福观
B. 错误的英雄观
C. 为所欲为的自由观
D. 无原则的友谊观
4. 依据行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分为
A. 财产犯罪
B. 暴力犯罪
C. 智能犯罪
D. 风俗犯罪
5. 龙勃罗梭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A. 社会异常论
B. 模仿规律
C. 天生犯罪人论
D. 处罚个别化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 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 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C. 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 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
2. 犯罪的性别特征方面,与女性相比,男性占整个犯罪的
A. 相对多数
B. 绝对少数
C. 绝对多数
D. 相对少数
3. 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叫作
A. 精神分析理论
B. 挫折攻击论
C. 智能低下理论
D. 社会控制论
4. 使社会成为一个具有共同准则和凝聚力的团结的整体,增强公众对社会共同价值的遵从和适应的功能是指社会预防的
A. 社会建设功能
B. 社会整合功能
C. 社会控制功能
D. 社会化功能
5. 把犯罪视为是个体、社会以及个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相互社会心理作用的结果的犯罪学派是
A. 社会异常论
B. 文化冲突论
C. 亚文化群论
D. 社会控制论
此题选: D
6. 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在犯罪学上称之为
A. 犯罪决意
B. 犯罪诱因
C. 犯罪动机
D. 犯罪目的
7. 人种论在犯罪学流派中属于
A. 犯罪生物学理论
B. 犯罪社会学理论
C. 犯罪心理学理论
D. 犯罪精神病学理论
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
A. 向东北倾斜现象
B. 向西北倾斜现象
C. 向东南倾斜现象
D. 向西南倾斜现象
9. 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A. 1950―1955年
B. 1956―1965年
C. 1966―1976年
D. 改革开放之后
10. 加罗法洛首倡使用犯罪人分类的社会标准,他以犯罪人的行为有无道德感而将犯罪人分为自然犯和
A. 社会犯
B. 法定犯
C. 政治犯
D. 风俗犯
11. 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 刑法学
B. 社会学
C. 统计学
D. 生物学
12. 从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前或实施后来划分,可分为
A. 已久动机和突发动机
B. 原发动机和继发动机
C. 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3. 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A. 阶级性
B. 相对性
C. 社会性
D. 动态性
14. 下列选项是对相对暗数的几种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
B. 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C. 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
D. 是指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
此题选: D
15. 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A. 性别
B. 犯罪类型
C. 再犯的可能性
D. 文化程度
16.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
A. 技术性
B. 客观性
C. 综合性
D. 复杂性
17. 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
A. 犯罪的功能定义
B. 犯罪的法律定义
C. 犯罪的社会学定义
D. 犯罪的实质定义
18. 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 犯罪率
B. 相对暗数
C. 绝对暗数
D. 明数
19. 在美国犯罪学理论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埃德温•萨瑟兰的
A. 不适应理论
B. 智力低下理论
C. 差别交往论
D. 挫折攻击理论
20.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 贝卡利亚
B. 萨瑟兰
C. 菲利
D. 李斯特
此题选: D
北航《犯罪学》在线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较之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具有()
A. 计划性
B. 突发性
C. 纠合性
D. 反复性
E. 技术性
2. 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除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之外,还包括
A. 拘役
B. 拘留
C. 管制
D. 死缓
3. 犯罪人的价值观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有
A. 腐朽的幸福观
B. 错误的英雄观
C. 为所欲为的自由观
D. 无原则的友谊观
4. 依据行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分为
A. 财产犯罪
B. 暴力犯罪
C. 智能犯罪
D. 风俗犯罪
5. 龙勃罗梭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A. 社会异常论
B. 模仿规律
C. 天生犯罪人论
D. 处罚个别化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2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原理》在线作业一
下一篇 : 12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数学(下)》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