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所属学校:中国地质大学 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15-03-17 14:57:33
地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2. 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满分:4 分
3.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4. 阶级的产生是()。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 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 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满分:4 分
6.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 上层建筑的性质
满分:4 分
7. 真理多元论的错误实质在于()。
A. 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曲解真理的具体性
D. 强调真理的全面性
满分:4 分
8. 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 必须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9. 在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满分:4 分
10. 在哲学上,二无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满分:4 分
11. 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A. 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质变边疆不断地发生
D. 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满分:4 分
12. 事物的属性是()。
A. 事物质的外在表现
B. 事物量的规定性
C. 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唯一特性
满分:4 分
13.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满分:4 分
14.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满分:4 分
15.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A. 诡辩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6. 意识是()。
A. 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 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 人类独有的现象
D. 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满分:4 分
17. 哲学的两大阵营是()。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此题选: D 满分:4 分
18.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 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满分:4 分
19.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满分:4 分
20. 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 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满分:4 分
地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 精神的
B. 物质的
C. 实践的
D. 自然的
满分:4 分
2. 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满分:4 分
3. 矛盾的同一性是()。
A. 不同矛盾的共性
B.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 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满分:4 分
4.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满分:4 分
5. 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A. 人之初,性本善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满分:4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