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题库(2)

所属学校:东北财经大学 科目:东北财经大学 2013-09-06 09:41:00

1】 国家竞争优势论是美国经济学家( )1990在《国家之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来的。  

A: 林德  

B: 弗农  

C: 迈克尔•波特  

D: 萨缪尔森  

答案 迈克尔•波特

【2】 认为一国要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重视国内市场的需求,重视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的理论是( )。  

A: 国家竞争优势论  

B: 需求相似理论  

C: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 产业内贸易理论  

答案 国家竞争优势论

【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 )的国际贸易理论。  

A: 动态  

B: 静态  

C: 动静态兼顾  

D: 非动态,也非静态  

答案 动态

【4】 按照里昂惕夫的劳动力不同质论,如果考虑到美国劳动力的效率问题,美国实际上是一个( )。  

A: 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  

B: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C: 自然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D: 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答案 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

【5】 按照里昂惕夫的劳动力不同质论,如果考虑到美国劳动力的效率问题,( )。  

A: 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B: 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C: 美国出口的是土地密集型商品  

D: 美国出口的是资源密集型商品  

答案 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6】 以人均收入的一致性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流向,解释战后发达工业国家之间存在大量贸易的原因的理论是( )。  

A: 相互需求原理  

B: 需求相似理论  

C: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 产业内贸易理论  

答案 需求相似理论

【7】 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裕,就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  

A: 比较成本论  

B: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绝对利益说  

答案 要素禀赋论 

【8】 “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验证( )得出的结论。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论  

C: 要素禀赋论  

D: 相互需求原理  

答案 要素禀赋论

【9】 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在经济上强弱,都可以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从中获益。这种观点来自于( )。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  

C: 要素禀赋论  

D: 里昂惕夫之谜  

E: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答案 比较成本

【10】 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的流向的理论是( )。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论  

C: 要素禀赋论  

D: 相互需求原理  

答案 要素禀赋论

【11】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 )。  

A: 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B: 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C: 美国出口的是土地密集型商品  

D: 美国出口的是资源密集型商品  

答案 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12】 比较成本论是由( )提出的。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李斯特  

答案 大卫•李嘉图

二、多项选择题  

【13】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 )。  

A: 社会生产力  

B: 自然条件  

C: 政府的政策  

D: 国际生产关系  

答案 • 社会生产力

• 自然条件

• 政府的政策

• 国际生产关系

【14】 战后国际分工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 )。  

A: 扩大和加速了国际  

B: 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  

C: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 扩大和加速了国际

• 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

•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5】 要素禀赋论是由( )提出的。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赫克歇尔  

答案 • 俄林

• 赫克歇尔

【16】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包括( )。  

A: 绝对利益说  

B: 比较成本论  

C: 要素禀赋论  

D: 里昂惕夫之谜  

E: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答案 • 绝对利益说

• 比较成本论

【17】 关于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 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C: 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  

答案 • 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 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

【18】 国际分工( )。  

A: 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B: 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  

C: 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D: 是在产业革命以后出现的  

答案 • 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 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

• 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 是在产业革命以后出现的

【19】 产业内贸易理论综合了( )三个理论来解释工业国家之间产业内部贸易大量产生的原因。  

A: 产品差异论  

B: 需求相似论  

C: 相互需求  

D: 规模经济  

答案 • 产品差异论

• 需求相似论

• 规模经济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国际分工( )。  

A: 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  

B: 从垂直型的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的分工  

C: 从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D: 从按照产品所进行的分工发展为按照生产要素所进行的分工  

E: 从由市场自发力量所决定的分工,向着有组织的分工方向发展  

答案 • 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

• 从垂直型的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的分工

• 从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 从按照产品所进行的分工发展为按照生产要素所进行的分工

• 从由市场自发力量所决定的分工,向着有组织的分工方向发展

【21】 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A: 战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B: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  

C: 战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D: 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  

答案 • 战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

• 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

【22】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B: 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C: 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D: 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答案 •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 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3

1】 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 )上下波动  

A: 主要生产国的国内价格  

B: 主要消费国的国内价格  

C: 国际生产价格  

D: 国际生产成本  

答案 国际生产价格

【2】 如果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商品是由生产条件较差的国家生产的,则国际价值比较接近于( )。  

A: 条件较好国的国别价值  

B: 条件较差国的国别价值  

C: 条件一般国的国别价值  

D: 无法确定  

答案 条件较差国的国别价值

【3】 国际生产价格是( )的转化形式。  

A: 国际价值  

B: 国际市场价格  

C: 国际生产价格  

D: 国际消费价格  

答案 国际价值

【4】 商品的( )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  

A: 价格  

B: 国际市场价格  

C: 国际生产价格  

D: 国际消费价格  

答案 国际市场价格

【5】 相互需求原理是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提出来的。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约翰•穆勒  

D: 李斯特  

答案 约翰•穆勒

【6】 某国的净贸易条件1950年基期为100,1980年时的出口价格指数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为110,出口数量指数为120,则该国1980年的收入贸易条件为( )。  

A: 86.36  

B: 103.64  

C: 71.97  

D: 114.74  

答案 103.64

【7】 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是( )。  

A: 价值  

B: 价格  

C: 国别价值  

D: 国别价格  

答案 国别价值

【8】 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在质上是( )的,在量上是( )的。  

A: 有差别 有差别  

B: 同一 同一  

C: 同一 有差别  

D: 有差别 同一  

答案 同一 有差别

【9】 国际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与劳动强度成( )。  

A: 正比 正比  

B: 反比 反比  

C: 正比 反比  

D: 反比 正比  

答案 反比 正比

【10】 约翰•穆勒在比较成本论基础上,以供求决定价值的观点解释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 )。  

A: 最大利益问题  

B: 比率问题  

C: 绝对利益问题  

D: 等价与不等价问题  

答案 比率问题

【11】 净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是( )。  

A: PX/PM  

B: PM/PX  

C: (PX/PM)•100  

D: (PM/PX)•100  

答案 (PX/PM)•100

【12】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 )政策和( )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法律政策和对外政策  

B: 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  

C: 产业政策和对外政策  

D: 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答案 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

【13】 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由( )所决定。  

A: 国际价值  

B: 国际生产价格  

C: 国别价格  

D: 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答案 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14】 国际商品价值量是由( )决定的。  

A: 国别价值量  

B: 世界市场价格  

C: 国际价值  

D: 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答案 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15】 某国净贸易条件1990年为100,2000年为94.36,2000年与1990年相比,贸易条件( )。  

A: 好转了  

B: 恶化了  

C: 没受影响   

D: 略有改善  

答案 恶化了

【16】 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间的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两国间的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 ),这个实际的交换比率对本国就越是( )。  

A: 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有利  

B: 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不利  

C: 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有利  

D: 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不利  

答案 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有利

二、多项选择题  

【17】 不等价交换形成的原因有( )。  

A: 军事暴力  

B: “军事援助”  

C: “经济援助”  

D: 垄断  

答案 • 军事暴力

• “军事援助”

• “经济援助”

• 垄断

【18】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价格垄断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的方法主要有( )。  

A: 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价格,不断扩大工业品和农矿产品价格剪刀差  

B: 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口物资的批发、零售价格以及出口物资的收购价格  

C: 垄断经济不发达国家进口货物的运  

D: 垄断经济不发达国家商品的生产格  

答案 • 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价格,不断扩大工业品和农矿产品价格剪刀差

• 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口物资的批发、零售价格以及出口物资的收购价格

• 垄断经济不发达国家进口货物的运

【19】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主要有( )。  

A: 净贸易  

B: 收入贸易条件  

C: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D: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答案 • 净贸易

• 收入贸易条件

•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20】 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有( )。  

A: 劳动生产率  

B: 劳动强度  

C: 供求关系  

D: 国际市场价格  

E: 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答案 • 劳动生产率

• 劳动强度

• 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21】 在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概念应当包括的三个内容有( )。  

A: 它是卖价高于国际价值和买价低于国际价值的结果  

B: 它是卖价低于国际价值和买价高于国际价值的结果  

C: 它必然伴随着国际价值量的转移  

D: 它体现的是国际间的阶级剥削关系  

答案 • 它是卖价高于国际价值和买价低于国际价值的结果

• 它必然伴随着国际价值量的转移

• 它体现的是国际间的阶级剥削关系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