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题库(1)

所属学校:东北财经大学 科目:东北财经大学 2013-09-06 09:40:00

1】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  

A: 贸易顺差  

B: 贸易逆差  

C: 贸易差额  

D: 净出口  

答案 贸易顺差

【2】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  

A: 贸易顺差  

B: 贸易逆差  

C: 贸易差额  

D: 净出口  

答案 贸易差额

【3】 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称为( )。  

A: 国际贸易  

B: 对外贸易  

C: 货物进出口  

D: 国际服务贸易  

答案 国际贸易

【4】 用以表明世界各国各洲或国家经济集团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采用的指标是( )。  

A: 贸易差额  

B: 对外贸易额  

C: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答案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5】 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不是直接买卖货物,而是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对于第三国而言,是( )。  

A: 直接贸易  

B: 间接贸易  

C: 转口贸易  

D: 过境贸易  

答案 转口贸易

【6】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称为该国的( )。  

A: 国际贸易  

B: 对外贸易  

C: 货物进出  

D: 国际服务贸易  

答案 对外贸易

【7】 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二条对对外贸易的定义是从( )角度来定义的。  

A: 狭义的对外贸易  

B: 广义的对外贸易  

C: 狭义的国际贸易  

D: 广义的国际贸易  

答案 广义的对外贸易

【8】 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  

A: 出口总额  

B: 进口总额  

C: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D: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答案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9】 国际贸易额又称世界贸易额,通常是指世界各国的( )。  

A: 对外贸易额之和  

B: 出口额之和  

C: 进口额之和  

D: 贸易差额之和  

答案 出口额之和

二、多项选择题  

【10】 根据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的规定,该法所称对外贸易的内容包括( )。  

A: 货物进出口  

B: 技术进出口  

C: 国际服务贸易  

D: 世界贸易  

E: 国际贸易  

答案 • 货物进出口

• 技术进出口

• 国际服务贸易

1

1】 从产业革命开始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结束,是( )阶段。  

A: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萌芽  

B: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C: 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D: 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答案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2】 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社会生产力  

B: 自然条件  

C: 政府的政策  

D: 国际生产关系  

答案 社会生产力

【3】 下列( )不是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A: 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B: 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  

C: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答案 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4】 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国外市场的论断,适用于资本主义的( )。  

A: 形成阶段  

B: 自由竞争阶段  

C: 垄断阶段  

D: 各个阶段  

答案 各个阶段

【5】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具体运用,是由英国经济学家( )提出的。  

A: 哈罗德  

B: 李斯特  

C: 诺克斯  

D: 罗伯特逊  

答案 哈罗德

【6】 国际贸易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初期  

B: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  

C: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  

D: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答案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7】 首先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命题的是( )。  

A: 哈罗德  

B: 李斯特  

C: 诺克斯  

D: 罗伯特逊  

答案 罗伯特逊

【8】 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归根到底是( )的关系问题。  

A: 交换和生产  

B: 交换和分配  

C: 交换和消费  

D: 生产和消费  

答案 交换和生产

【9】 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 社会生产力  

B: 自然条件  

C: 政府的政策  

D: 国际生产关系  

答案 自然条件

【10】 绝对利益说是由( )提出的。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李斯特  

答案 亚当•斯密

二、多项选择题  

【11】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需要国外市场,是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因为( )。  

A: 资本主义是商品流通超出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B: 资本主义社会各生产部门发展不平衡规律  

C: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倾向  

D: 资本主义的贪婪本质  

答案 • 资本主义是商品流通超出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 资本主义社会各生产部门发展不平衡规律

•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倾向

【12】 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政局不稳  

B: 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C: 能源危机的爆发  

D: 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E: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地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答案 • 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 能源危机的爆发

• 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13】 对外贸易可以通过下列途径中( )提高利润率。  

A: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料和食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B: 对外贸易使现有的生产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C: 通过对外贸易,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可以取得超额利润  

D: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协调各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保证经济稳定地发展  

答案 •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料和食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 对外贸易使现有的生产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 通过对外贸易,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可以取得超额利润

【14】 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了( )。  

A: 劳动力   

B: 生产资料  

C: 资本   

D: 原材料  

E: 市场  

答案 • 劳动力 

• 资本 

• 市场

【15】 诺克斯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学说只适用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一学说不再适用,因为( )。  

A: 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由制成品中原料含量高的工业转向原料含量低的工业  

B: 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劳务部门所占的比重增加  

C: 对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  

D: 农业保护主义蔓延  

E: 工业原料的节约使用和合成原料和人造原料的广泛应用  

答案 • 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由制成品中原料含量高的工业转向原料含量低的工业

• 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劳务部门所占的比重增加

• 对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

• 农业保护主义蔓延

• 工业原料的节约使用和合成原料和人造原料的广泛应用

【16】 关于战后世界制成品贸易商品结构的突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B: 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C: 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D: 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E: 呈现从生活消费品转向资本货物的变化趋势  

答案 • 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 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 呈现从生活消费品转向资本货物的变化趋势

【17】 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  

A: 加强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  

B: 带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对外贸易的发展  

C: 使国际贸易中的中间产品贸易扩大  

D: 促进了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  

答案 • 加强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

• 带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对外贸易的发展

• 使国际贸易中的中间产品贸易扩大

• 促进了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具有的一些显著特点有( )。  

A: 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  

B: 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C: 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D: 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E: 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  

答案 • 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

• 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 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 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 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

【19】 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 )。  

A: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可以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B: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  

C: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  

D: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答案 •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可以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

•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

•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20】 战后初级产品贸易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燃料贸易一直迅速增长,比重不断上升,其原因是( )。  

A: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  

B: 1973年和1979年石油两次大幅度提价  

C: 战后大量合成材料的出现增加了石油需求,同时减少了对天然原料的需求  

D: 发达国家石油生产能力的迅速下降  

答案 •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

• 1973年和1979年石油两次大幅度提价

• 战后大量合成材料的出现增加了石油需求,同时减少了对天然原料的需求

【21】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  

A: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B: 商人的出现  

C: 手工业的出现  

D: 在各自独立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  

答案 •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 在各自独立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

【22】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 )。  

A: 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B: 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  

C: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E: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答案 • 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 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

•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3】 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  

B: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  

C: 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D: 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E: 跨国公司的发展  

答案 • 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

•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

• 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 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 跨国公司的发展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