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超出集合的界限。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第2题
数学具体事物本身的特性。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3.第3题
幼儿时间的教学从中班开始。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4.第4题
幼儿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比较。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5.第5题
对应是比较两组以上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6.第6题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并非具有共同属性。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7.第7题
中班学习等于号。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8.第8题
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大班的学习内容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9.第9题
时间和空间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0.第10题
中班幼儿要求初步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1.第11题
3-4岁幼儿可以按数取出10以内的实物。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2.第12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深受图形摆放位置的影响。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3.第13题
量的守恒指物体的量不因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变化而改变。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4.第14题
中班学习按一定的规则排列顺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5.第15题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兴起“中小学数学现代化”运动的显著变化是引进了集合概念。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6.第30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顺序是:圆柱体、正方形、球体等。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7.第31题
数学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但对学习品质不产生影响。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8.第32题
文氏图表示法的特点是抽象性。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9.第33题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对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0.第34题
中班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1.第35题
小班能点数并说出10以内的总数。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2.第36题
数学是一种精确的语言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3.第37题
时间缺乏直观形象性。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4.第38题
“1”和“许多”是小班的数学教育内容。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5.第39题
幼儿计数能力标志着幼儿数概念的初步发展。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6.第40题
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7.第41题
规则排序指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有规律地交替排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8.第42题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9.第43题
小班会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30.第44题
中班认识数字1-10,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31.第16题
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考虑启蒙性、生活性和___。
答案:现象性
标准答案:现象性
题目分数:2.0
32.第17题
在幼儿期主要是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感知、理解、认识___以内的自然数和零。
答案:10
标准答案:10
题目分数:2.0
33.第18题
只有当幼儿能说出物体的___时,才算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34.第19题
活动过程分三个部分:活动开始、活动进行和___。
答案:活动结束
标准答案:活动结束
题目分数:2.0
35.第20题
在幼儿期主要是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感知、理解、认识___以内的自然数和零。
答案:10
标准答案:10
题目分数:2.0
36.第21题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先口头数数,然后按物点数,再到说出总数,最后是___。
答案:按数取物
标准答案:按数取物
题目分数:2.0
37.第22题
幼儿所涉及到的空间方位概念主要是上下、前后和___等。
答案:左右
标准答案:左右
题目分数:2.0
38.第23题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先口头数数,然后按物点数,再到说出总数,最后是___。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39.第45题
幼儿认识时间应主要在____中来进行,而不是靠集体的教学活动。
答案:实际生活
标准答案:实际生活
题目分数:2.0
40.第46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有: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以及___等。
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标准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题目分数:2.0
41.第47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有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和___。
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标准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题目分数:2.0
42.第48题
计数的目的就是确定一组实物的----------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43.第49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
答案:文氏图
标准答案:文氏图
题目分数:2.0
44.第50题
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物体___的排序方面。
答案:量
标准答案:量
题目分数:2.0
45.第51题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___开始的。
答案:计数
标准答案:计数
题目分数:2.0
46.第24题
对应
答案:对应: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和它对应。 借助于这种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为将来理解和认识数概念打下基本。
标准答案:对应: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和它对应。 借助于这种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为将来理解和认识数概念打下基本。
题目分数:4.0
47.第25题
数序
答案:数序 指每一个自然数的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标准答案:数序 指每一个自然数的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题目分数:4.0
48.第26题
几何形体
答案:几何形体 对客观物体的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标准答案:几何形体 对客观物体的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题目分数:3.0
49.第52题
排序
答案:排序: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标准答案:排序: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题目分数:4.0
50.第53题
计数
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标准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题目分数:4.0
51.第54题
数的分合
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标准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题目分数:3.0
52.第27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目标
答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等;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能从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标准答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等;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能从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3.第28题
简述幼儿活动区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案:价值是:一是幼儿丰富知识、能力提高;二是改善态度、兴趣、求知欲、审美等;三是良好习惯形成;有利于当前学习;有利于小学学习;有利于长远及终身学习。
标准答案:价值是:一是幼儿丰富知识、能力提高;二是改善态度、兴趣、求知欲、审美等;三是良好习惯形成;有利于当前学习;有利于小学学习;有利于长远及终身学习。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4.第29题
简述幼儿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答案: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如,按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排序。
标准答案: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如,按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排序。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5.第55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的目标
答案: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活动成果感兴趣等;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参与活动;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等;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
标准答案: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活动成果感兴趣等;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参与活动;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等;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6.第56题
简述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教育的教育目标
答案:(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标准答案:(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7.第57题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准备设计的几个方面
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标准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超出集合的界限。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第2题
数学具体事物本身的特性。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3.第3题
幼儿时间的教学从中班开始。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4.第4题
幼儿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比较。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5.第5题
对应是比较两组以上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6.第6题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并非具有共同属性。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7.第7题
中班学习等于号。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8.第8题
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大班的学习内容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9.第9题
时间和空间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0.第10题
中班幼儿要求初步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1.第11题
3-4岁幼儿可以按数取出10以内的实物。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2.第12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深受图形摆放位置的影响。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3.第13题
量的守恒指物体的量不因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变化而改变。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4.第14题
中班学习按一定的规则排列顺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5.第15题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兴起“中小学数学现代化”运动的显著变化是引进了集合概念。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6.第30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顺序是:圆柱体、正方形、球体等。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7.第31题
数学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但对学习品质不产生影响。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8.第32题
文氏图表示法的特点是抽象性。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9.第33题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对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0.第34题
中班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1.第35题
小班能点数并说出10以内的总数。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2.第36题
数学是一种精确的语言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3.第37题
时间缺乏直观形象性。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4.第38题
“1”和“许多”是小班的数学教育内容。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5.第39题
幼儿计数能力标志着幼儿数概念的初步发展。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6.第40题
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7.第41题
规则排序指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有规律地交替排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8.第42题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9.第43题
小班会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30.第44题
中班认识数字1-10,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31.第16题
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考虑启蒙性、生活性和___。
答案:现象性
标准答案:现象性
题目分数:2.0
32.第17题
在幼儿期主要是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感知、理解、认识___以内的自然数和零。
答案:10
标准答案:10
题目分数:2.0
33.第18题
只有当幼儿能说出物体的___时,才算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34.第19题
活动过程分三个部分:活动开始、活动进行和___。
答案:活动结束
标准答案:活动结束
题目分数:2.0
35.第20题
在幼儿期主要是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感知、理解、认识___以内的自然数和零。
答案:10
标准答案:10
题目分数:2.0
36.第21题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先口头数数,然后按物点数,再到说出总数,最后是___。
答案:按数取物
标准答案:按数取物
题目分数:2.0
37.第22题
幼儿所涉及到的空间方位概念主要是上下、前后和___等。
答案:左右
标准答案:左右
题目分数:2.0
38.第23题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先口头数数,然后按物点数,再到说出总数,最后是___。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39.第45题
幼儿认识时间应主要在____中来进行,而不是靠集体的教学活动。
答案:实际生活
标准答案:实际生活
题目分数:2.0
40.第46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有: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以及___等。
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标准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题目分数:2.0
41.第47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有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和___。
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标准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题目分数:2.0
42.第48题
计数的目的就是确定一组实物的----------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43.第49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
答案:文氏图
标准答案:文氏图
题目分数:2.0
44.第50题
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物体___的排序方面。
答案:量
标准答案:量
题目分数:2.0
45.第51题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___开始的。
答案:计数
标准答案:计数
题目分数:2.0
46.第24题
对应
答案:对应: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和它对应。 借助于这种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为将来理解和认识数概念打下基本。
标准答案:对应: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和它对应。 借助于这种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为将来理解和认识数概念打下基本。
题目分数:4.0
47.第25题
数序
答案:数序 指每一个自然数的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标准答案:数序 指每一个自然数的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题目分数:4.0
48.第26题
几何形体
答案:几何形体 对客观物体的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标准答案:几何形体 对客观物体的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题目分数:3.0
49.第52题
排序
答案:排序: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标准答案:排序: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题目分数:4.0
50.第53题
计数
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标准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题目分数:4.0
51.第54题
数的分合
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标准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题目分数:3.0
52.第27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目标
答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等;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能从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标准答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等;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能从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3.第28题
简述幼儿活动区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案:价值是:一是幼儿丰富知识、能力提高;二是改善态度、兴趣、求知欲、审美等;三是良好习惯形成;有利于当前学习;有利于小学学习;有利于长远及终身学习。
标准答案:价值是:一是幼儿丰富知识、能力提高;二是改善态度、兴趣、求知欲、审美等;三是良好习惯形成;有利于当前学习;有利于小学学习;有利于长远及终身学习。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4.第29题
简述幼儿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答案: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如,按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排序。
标准答案: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如,按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排序。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5.第55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的目标
答案: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活动成果感兴趣等;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参与活动;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等;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
标准答案: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活动成果感兴趣等;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参与活动;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等;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6.第56题
简述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教育的教育目标
答案:(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标准答案:(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7.第57题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准备设计的几个方面
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标准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