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
幼儿几何图形的学习是指平面图形的学习。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第2题
中班幼儿学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3.第3题
大班还不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4.第4题
中班会认识时钟整点。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5.第5题
小班会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6.第6题
幼儿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数、量、形等的理性经验。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7.第7题
中班能从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8.第8题
幼儿对几何形体的感知不会受空间知觉能力的影响。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9.第9题
学习集合是幼儿进行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逻辑基础。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0.第10题
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1.第11题
3-4岁的幼儿较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和长短。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2.第12题
幼儿的数学知识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3.第13题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顺序无论怎样变化,仍表示同一个集合。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4.第14题
幼儿计数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和按数取物。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5.第15题
大班学习量的守恒。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6.第29题
中班要求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7.第30题
大班学习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8.第31题
大班能根据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列。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9.第32题
中班幼儿目测能力显著提高。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0.第33题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对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1.第34题
中班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双重性等。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2.第35题
小班能对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3.第36题
时间缺乏直观形象性。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4.第37题
幼儿按物点数比口头数数发展得要晚一些。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5.第38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深受图形摆放位置的影响。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6.第39题
规则排序指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有规律地交替排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7.第40题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8.第41题
4-5岁幼儿能按物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性进行排列。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9.第42题
拼图可以分成看范例拼图和想象拼图。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30.第51题
小班学习概括物体(图形)的两个特征。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31.第16题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___四个部分。
答案:活动过程
标准答案:活动过程
题目分数:2.0
32.第17题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主要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认识数的序列的发展、掌握数的组成的发展以及___等几个方面。
答案: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标准答案: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题目分数:2.0
33.第18题
集合与-------存在包含关系。
答案:子集
标准答案:子集
题目分数:2.0
34.第19题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___四个部分。
答案:活动过程
标准答案:活动过程
题目分数:2.0
35.第20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
答案:文氏图
标准答案:文氏图
题目分数:2.0
36.第21题
只有当幼儿能说出物体的___时,才算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37.第26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有: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以及___等。
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标准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题目分数:2.0
38.第43题
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物体___的排序方面。
答案:量
标准答案:量
题目分数:2.0
39.第44题
幼儿排序主要有三种:按规则排序、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和___。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40.第45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有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和___。
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标准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题目分数:2.0
41.第46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
答案:文氏图
标准答案:文氏图
题目分数:2.0
42.第47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有: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以及___等。
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标准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题目分数:2.0
43.第48题
在幼儿期主要是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感知、理解、认识___以内的自然数和零。
答案:10
标准答案:10
题目分数:2.0
44.第49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有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和___。
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题目分数:2.0
45.第50题
幼儿认识时间应主要在____中来进行,而不是靠集体的教学活动。
答案:日常生活
标准答案:日常生活
题目分数:2.0
46.第22题
排序
答案:排序: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标准答案:排序: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题目分数:4.0
47.第23题
幼儿数学分类
答案:幼儿期分类:1)按物体的1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2)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及多层次的分类。
标准答案:幼儿期分类:1)按物体的1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2)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及多层次的分类。
题目分数:4.0
48.第24题
数的分合
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标准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题目分数:3.0
49.第52题
计数
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标准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题目分数:4.0
50.第53题
分类
答案: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标准答案: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题目分数:4.0
51.第54题
数的分合
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标准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题目分数:3.0
52.第25题
简述幼儿数、计数及数的运算的意义
答案: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探究数学的欲望;感知、理解周围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对加减互逆关系和加法交换关系的感知;有助于幼儿运用、理解和学习数学。
标准答案: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探究数学的欲望;感知、理解周围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对加减互逆关系和加法交换关系的感知;有助于幼儿运用、理解和学习数学。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3.第27题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准备设计的几个方面
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标准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4.第28题
论述幼儿方位概念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案:根据如下几点说明之: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用描述的方法,说出自己对物体方位的感知体验;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法,让幼儿逐渐掌握以客体为中心辩别方位;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空间方位的教育;认识空间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认识地点或者说是认识环境。
标准答案:根据如下几点说明之: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用描述的方法,说出自己对物体方位的感知体验;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法,让幼儿逐渐掌握以客体为中心辩别方位;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空间方位的教育;认识空间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认识地点或者说是认识环境。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5.第55题
简述幼儿活动区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案:1)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进入活动区的时间;2)独立的选择活动的材料和开展活动;3)使幼儿有较大的自主性。
标准答案:1)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进入活动区的时间;2)独立的选择活动的材料和开展活动;3)使幼儿有较大的自主性。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6.第56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要求
答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标准答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7.第57题
幼儿大班时间概念的教育要求
答案:大班:1)认识钟表、会看整点和半点的时间。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这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标准答案:大班:1)认识钟表、会看整点和半点的时间。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这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幼儿几何图形的学习是指平面图形的学习。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第2题
中班幼儿学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3.第3题
大班还不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4.第4题
中班会认识时钟整点。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5.第5题
小班会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6.第6题
幼儿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数、量、形等的理性经验。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7.第7题
中班能从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8.第8题
幼儿对几何形体的感知不会受空间知觉能力的影响。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9.第9题
学习集合是幼儿进行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逻辑基础。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0.第10题
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1.第11题
3-4岁的幼儿较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和长短。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2.第12题
幼儿的数学知识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3.第13题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顺序无论怎样变化,仍表示同一个集合。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4.第14题
幼儿计数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和按数取物。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5.第15题
大班学习量的守恒。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16.第29题
中班要求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7.第30题
大班学习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8.第31题
大班能根据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列。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19.第32题
中班幼儿目测能力显著提高。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0.第33题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对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1.第34题
中班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双重性等。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2.第35题
小班能对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23.第36题
时间缺乏直观形象性。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4.第37题
幼儿按物点数比口头数数发展得要晚一些。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5.第38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深受图形摆放位置的影响。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6.第39题
规则排序指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有规律地交替排序。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7.第40题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8.第41题
4-5岁幼儿能按物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性进行排列。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29.第42题
拼图可以分成看范例拼图和想象拼图。
答案:正确
标准答案:1
题目分数:1.0
30.第51题
小班学习概括物体(图形)的两个特征。
答案:错误
标准答案:0
题目分数:1.0
31.第16题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___四个部分。
答案:活动过程
标准答案:活动过程
题目分数:2.0
32.第17题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主要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认识数的序列的发展、掌握数的组成的发展以及___等几个方面。
答案: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标准答案: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题目分数:2.0
33.第18题
集合与-------存在包含关系。
答案:子集
标准答案:子集
题目分数:2.0
34.第19题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___四个部分。
答案:活动过程
标准答案:活动过程
题目分数:2.0
35.第20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
答案:文氏图
标准答案:文氏图
题目分数:2.0
36.第21题
只有当幼儿能说出物体的___时,才算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37.第26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有: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以及___等。
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标准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题目分数:2.0
38.第43题
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物体___的排序方面。
答案:量
标准答案:量
题目分数:2.0
39.第44题
幼儿排序主要有三种:按规则排序、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和___。
答案:总数
标准答案:总数
题目分数:2.0
40.第45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有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和___。
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标准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题目分数:2.0
41.第46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
答案:文氏图
标准答案:文氏图
题目分数:2.0
42.第47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有: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以及___等。
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标准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题目分数:2.0
43.第48题
在幼儿期主要是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感知、理解、认识___以内的自然数和零。
答案:10
标准答案:10
题目分数:2.0
44.第49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有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和___。
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题目分数:2.0
45.第50题
幼儿认识时间应主要在____中来进行,而不是靠集体的教学活动。
答案:日常生活
标准答案:日常生活
题目分数:2.0
46.第22题
排序
答案:排序: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标准答案:排序: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题目分数:4.0
47.第23题
幼儿数学分类
答案:幼儿期分类:1)按物体的1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2)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及多层次的分类。
标准答案:幼儿期分类:1)按物体的1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2)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及多层次的分类。
题目分数:4.0
48.第24题
数的分合
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标准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题目分数:3.0
49.第52题
计数
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标准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题目分数:4.0
50.第53题
分类
答案: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标准答案: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题目分数:4.0
51.第54题
数的分合
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标准答案:数的分合 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
题目分数:3.0
52.第25题
简述幼儿数、计数及数的运算的意义
答案: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探究数学的欲望;感知、理解周围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对加减互逆关系和加法交换关系的感知;有助于幼儿运用、理解和学习数学。
标准答案: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探究数学的欲望;感知、理解周围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对加减互逆关系和加法交换关系的感知;有助于幼儿运用、理解和学习数学。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3.第27题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准备设计的几个方面
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标准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4.第28题
论述幼儿方位概念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案:根据如下几点说明之: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用描述的方法,说出自己对物体方位的感知体验;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法,让幼儿逐渐掌握以客体为中心辩别方位;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空间方位的教育;认识空间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认识地点或者说是认识环境。
标准答案:根据如下几点说明之: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用描述的方法,说出自己对物体方位的感知体验;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法,让幼儿逐渐掌握以客体为中心辩别方位;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空间方位的教育;认识空间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认识地点或者说是认识环境。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5.第55题
简述幼儿活动区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案:1)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进入活动区的时间;2)独立的选择活动的材料和开展活动;3)使幼儿有较大的自主性。
标准答案:1)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进入活动区的时间;2)独立的选择活动的材料和开展活动;3)使幼儿有较大的自主性。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6.第56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要求
答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标准答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57.第57题
幼儿大班时间概念的教育要求
答案:大班:1)认识钟表、会看整点和半点的时间。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这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标准答案:大班:1)认识钟表、会看整点和半点的时间。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这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题目分数:3.0
教师未批改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