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犯罪学》在线作业二

所属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科目: 2015-03-04 16:51:23
北航《犯罪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
A. 犯罪条件
B. 犯罪空间
C. 犯罪工具
D. 犯罪时间

2. 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 男性犯罪的成因
B. 女性犯罪的成因
C. 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D. 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
此题选: D
3. “犯罪饱和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龙勃罗梭
B. 菲利
C. 李斯特
D. 加罗法洛

4. 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
A. 消长律
B. 犯罪饱和律
C. 辐射律
D. 起伏律

5. 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 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 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C. 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 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

6. 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
A. 力量等同关系
B. 力量平行关系
C. 力量对比关系
D. 力量对等关系

7. 下列选项是对相对暗数的几种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
B. 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C. 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
D. 是指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
此题选: D
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
A. 向东北倾斜现象
B. 向西北倾斜现象
C. 向东南倾斜现象
D. 向西南倾斜现象

9. 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
A. 研究犯罪预防
B. 研究犯罪现象
C. 研究犯罪原因
D. 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

10. 我国犯罪人居多的年龄段是
A. 18―25岁
B. 25―35岁
C. 35―45岁
D. 45―60岁

11. 犯罪的性别特征方面,与女性相比,男性占整个犯罪的
A. 相对多数
B. 绝对少数
C. 绝对多数
D. 相对少数

12. 固执己见,不计后果,狂妄自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好嫉妒的变态人格属于
A. 偏执型变态人格
B. 情绪不稳定型变态人格
C. 意志薄弱型变态人格
D. 冲动型变态人格

13. 心理预防的对象主要是
A. 未犯罪的正常人
B. 罪犯
C. 变态人格者
D. 精神病患者

14. 对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加以协调和处理的过程是指
A. 结构整合
B. 关系整合
C. 规范整合
D. 机构整合

15. 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
A. 实证犯罪学派
B. 古典犯罪学派
C. 犯罪生物学派
D. 犯罪心理学派

16. 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A. 性别
B. 犯罪类型
C. 再犯的可能性
D. 文化程度

17. 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A. 直接原因
B. 间接原因
C. 相关因素
D. 中介环节
此题选: D
18. 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
A. 犯罪行为
B. 犯罪动机
C. 犯罪结果
D. 犯罪条件

19. 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
A. 犯罪的功能定义
B. 犯罪的法律定义
C. 犯罪的社会学定义
D. 犯罪的实质定义

20. 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A. 法律义务
B. 社会责任
C. 社会道义
D. 社会角色
此题选: D
北航《犯罪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除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之外,还包括
A. 拘役
B. 拘留
C. 管制
D. 死缓

2. 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是()
A. 互相对立的
B. 互相依存的
C. 互相包容的
D. 互相认同的
E. 互为主从的

3. 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
A. 犯罪预防
B. 治理犯罪
C. 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D. 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
E. 犯罪人的改造

4.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A. 实际效果
B. 平行性
C. 具体性
D. 抽象性
E. 操作性

5. 下列属于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是
A. 违法行为
B. 不道德行为
C. 违纪行为
D. 过误行为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