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消题:
(2009.07)1.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2004年1月1日销售商品给乙公司,商品的成本为100万元,售价为120万元,增值税率为17%,乙公司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用于管理部门,假定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5年。没有残值,乙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为简化起见,假定2004年全年提取折旧。乙公司另行支付了运杂费3万元。
要求(1)编制2004年~2007年的抵消分录;
(2)如果2008年末该设备不被清理,则当年的抵消分录将如何处理。
(3)如果2008年末该设备被清理,则当年的抵消分录如何处理。
(4)如果该设备用至2009年仍未清理,做出2009年的抵消分录
(1)2004年抵消分录:(单位:万元)
借:营业收入 120
贷:营业成本 100
固定资产-原价 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
贷:管理费用 4
2005年抵消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
贷:管理费用 4
2006年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8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8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
贷:管理费用 4
2007年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2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2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
贷:管理费用 4
(2)2008年未清理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6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6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
贷:管理费用 4
(3)2008年清理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营业外支出 20
借:营业外支出 16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6
借:营业外支出 4
贷:管理费用 4
(4)2009年未清理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2.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将其生产的机器出售给其子公司B公司,B公司(商业企业)将该机器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其折旧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A公司该机器的售价为40000元,成本为30000元。假设第一年年末、第二年年末该机器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30000元、21500元。
要求:编制第一年(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当期)及第二年合并抵消分录。
(1)在固定资产交易的当期,编制抵消分录:
借:营业收入 40000
贷:营业成本 30000
固定资产—原价 10000
交易当期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集体的折旧编制抵消分录时: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00
贷:管理费用 2000
第一年年末B公司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0000-8000=32000元
第一年年末从集团角度看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30000-6000=24000元
由于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B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0元,B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计提了2000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高于集团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意味着从集团角度固定资产没有减值,应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多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抵消,编制抵消分录时: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
(2)第二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①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予以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0000
②将第一年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在折旧 2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
③将第一年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
④将第二年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予以抵消:
第二年年末B公司该项机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期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剩余可使用年限=(40000-8000-2000)/4=7500元
第二年年末从集团角度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后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抵消未实现销售利润后固定资产原值-期初抵消后累计折旧-集团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剩余可使用年限=(30000-6000)/4=6000元
第二年该固定资产多计提的折旧为(7500-6000)=1500元,编制抵消分录时: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500
贷:管理费用 1500
⑤将第二年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多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抵消:
第二年年末B公司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0000-8000-2000-7500)=22500元
由于第二年年末B公司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1000元,B公司补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0元。
第二年年末从集团角度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0000-6000-6000)=18000元
由于第二年年末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高于从集团角度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意味着集团该固定资产没有发生减值,第二年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应将B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抵消,应编制的抵消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0
(2011.07). 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 拥有其60%的股权。 发生如下交易:2007年6月30日,A公司以2 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一台管理设备, 账面原值4000万元, 已提折旧2400万元,剩余使用年限为4年。A公司直线法折旧年限为10年,预汁净残值为00 B公司购进后,以2 000万元作为固定资产入账。B公司直线法折旧年限为4年。 预计净残值为0。
要求:编制2007年末和2008年末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本题12分)
2. (1)2007年末抵销分录
H公司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了400万元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营业外收入 4 000 000
贷:固定资产一一原价 4 000 000
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400-:-4 X 6/12 = 50万元
借:固定资产一一累计折旧 500 000
贷:管理费用 500 000
(2)2008年未抵销分录
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予以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一一年初 4 000 000
贷:固定资产一一一原价 4 000 000
将2007年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固定资产一一累计折旧 500 000
贷:未分配利润一一一年初 500 000
将本年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固定资产一一累计折旧 1 000 000
贷:管理费用 1 000 000
(二)、内部债权债务抵消题
1.甲公司于2007年年初通过收购股权成为乙公司的母公司。2007年末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账款100万元;2008年末,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账款50万元。甲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4%
要求:对此业务编制2008年合并财务报表抵消分录
将上期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消时:(单位:万元)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4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
将内部应收账款与内部应付账款抵消时:(单位:万元)
借:应付账款 50
贷:应收账款 50
将本期冲销的坏账准备抵消时:(单位: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
(2009.07/2011.01).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2008年末,甲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50000元中有30000元为乙公司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20000元中,有10000元为乙公司预付账款;应收票据80000元中有40000元为乙公司应付票据;乙公司应付债券40000元中有20000为甲公司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按5‰计提坏账准备。
要求:对此业务编制2008年合并财务报表抵消分录。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抵消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3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50
借:预收账款 10000
贷:预付账款 10000
借:应付票据 40000
贷:预付账款 40000
借:应付债券 2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20000
(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题:
(2009.07/2011.01)1.资料:(1)M公司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财务报表
M公司资产负债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项目 | 年初数 | 年末数 | 项目 | 年初数 | 年末数 |
货币性资产 | 900 | 1000 | 流动负债 | 9000 | 8000 |
存货 | 9200 | 13000 | 长期负债 | 20000 | 16000 |
固定资产原值 | 36000 | 36000 | 股本 | 10000 | 10000 |
减:累计折旧 | — | 7200 | 盈余公积 | 5000 | 6000 |
固定资产净值 | 36000 | 28800 | 未分配利润 | 2100 | 2800 |
资产合计 | 46100 | 42800 | 负债及权益合计 | 46100 | 42800 |
(2)有关物价指数
2007年初为100
2007年末为132
全年平均物价指数120
第四季度物价指数125
(3)有关交易资料
固定资产为期初全新购入,本年固定资产折旧年末提取
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均为货币性负债
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为年末一次性计提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调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
货币性资产:期初数=900*(132/100)=1188万
期末数=1000*(132/132)=1000万
货币性负债:期初数=(9000+20000)*(132/100)=38280万
期末数=(8000+16000)*(132/132)=24000万
存货:期初数=9200*(132/100)=12144万
期末数=13000*(132/125)=13728万
固定资产净值:期初数=36000*(132/100)=47520万
期末数=28800*(132/100)=38016万
股本:期初数=10000*(132/100)=13200万
期末数=10000*(132/100)=13200万
留存收益:期初数=1188+12144+47520-38280-13200=9372万
期末数=1000+13728+38016-24000-13200=15544万
盈余公积: 期初数=5000*(132/100)=6600
期末数=6000*(132/100)+1000*132/132=7600万
未分配利润:期初数=2100*(132/100)=2772万
期末数=52744-(8000+16000+13200+7600)=7944万
(2)根据调整后的报表项目重编资产负债表
M公司资产负债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项目 | 年初数 | 年末数 | 项目 | 年初数 | 年末数 |
货币性资产 | 1188 | 1000 | 流动负债 | 11880 | 8000 |
存货 | 12144 | 13728 | 长期负债 | 26400 | 16000 |
固定资产原值 | 47520 | 47520 | 股本 | 13200 | 13200 |
减:累计折旧 |
| 9504 | 盈余公积 | 6600 | 7600 |
固定资产净值 | 47520 | 38016 | 未分配利润 | 2772 | 7944 |
资产合计 | 60852 | 52744 | 负债及权益合计 | 60852 | 52744 |
2.资料:
A公司2007年1月1日的货币性项目如下:
现金 800000元 应收账款 340000元
应付账款 480000元 短期借款 363000元
本年度发生以下有关经济业务:
(1)销售收入2800 000元,购货250 000元
(2)以现金支付营业费用50 000元
(3)3月底支付现金股利30 000元
(4)3月底增发股票1 000股,收入现金3 000元
(5)支付所得税20 000元
有关物价指数如下:
2007年1月1日 100
2007年3月31日 120
2007年12月31日 130
2007年全年平均 115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表,计算货币性购买力净损益。
答案:
年初货币性资产=800 000+340 000=1 140 000元
年初货币性负债=480 000+363 000=843 000元
年初货币性项目净额=1 140 000-843 000=297 000元
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计算表
编制单位:A公司
项目 | 年末名义货币 | 调整系数 | 年末货币一般购买力 |
年初货币性资产 | 1 140 000 |
|
|
年初货币性负债 | 843 000 |
|
|
年初货币性项目净额 | 297 000 | 130/100 | 386 100 |
加:销售 | 2 800 000 | 130/115 | 3 165 217 |
发行股票 | 3 000 | 130/120 | 3 250 |
减:购货 | 250 000 | 130/115 | 282 609 |
营业费用 | 50 000 | 130/115 | 56 522 |
所得税 | 20 000 | 130/115 | 22 609 |
现金股利 | 30 000 | 130/120 | 32 500 |
货币性项目净额 | 2 750 000 |
| 3 160 327 |
货币性项目净额的购买力变动损益=按年末货币一般购买力单位表示的年末货币性项目净额-按名义货币单位表示的年末货币性项目净额
=3 160 327-2 750 000=410 327元(损失)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