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 )1.个别分工
( )2.社会分工
( )3.不变资本
( )4.流动资本
( )5.价格体系
( )6.市场体系
( )7.社会保障制度
( )8.社会总供给
A.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B.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
C.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D.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E.指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F.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G.是指企业内部的分工,就是企业内部在劳动过程中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
H.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绝对或相对( )
A.延长工作日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C.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3.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
A.价值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成本价格
4.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 )
A.增加货币的发行 B.调节货币的需求量
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D.确定货币的投资方向
5.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寻求新的投资领域 B.与其他国家争夺市场
C.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D.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利息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高 B.生产力能够平衡发展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 D.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并且平衡
7.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原则是( )
A.先生产、后生活 B.优先考虑消费
C.优先考虑投资 D.投资与消费要兼顾
8.合理的外债规模取决于三个条件,其中关键的问题是( )
A.经济发展对外债的需求 B.对外债的偿还能力
C.国际资本的资金供求状况 D.国际竞争情况
9.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 )
A.增加就业 B.稳定物价 C.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0.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C.人们不能认识它 D.人们不能利用它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投入资本的大小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资本积累的规模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E.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2.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主要有( )
A.资本主义企业 B.资本家阶级
C.雇佣劳动者阶级 D.中间阶级
E.资产阶级政府
3.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 )
A.生产责任制 B.厂长负责制
C.企业法人制度 D.有限责任制度
E.科学的组织制度
4.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有( )
A.管好用好国有财产 B.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C.承担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D.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E.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四、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
3.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
4.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
5.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市场机制能推动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
8.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劳动者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 )
9.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个人自我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 )
10.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
五、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要说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2.简要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主要表现。
3.为什么说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六、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四)参考答案
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G 2.D 3.H 4.C 5.A 6.E 7.B 8.F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B 2.D 3.B 4.C 5.D
6.C 7.D 8.B 9.C 10.B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BE 2.ABCDE 3.CDE 4.ABCDE
四、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2分)
(2)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6分)
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促使生产者发生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2分)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2分)
第二,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分)
第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2分)
3.(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就是发展同国外在商品和生产要素方面的交流。(2分)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因为: (6分)
第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绝对利益、比较利益以及利用比较优势。
第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获得后发性利益。
第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求得进步。
六、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1.(1)按实现经济增长途径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2分)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4分)
(3)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它的必要性:(9分)
第一,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缓解资源有限与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二,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大不相同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能够较快地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根本途径,是我国人民跨世纪的迫切任务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