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存在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的经济形式。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讲,______________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有两种,即资本积聚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润平均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的竞争引起的。
5.知识产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著作权(版权)构成的。
6.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____________、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7.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企业成为法人实体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企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
9.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融资。
10.就国内而言,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条件:一是资源条件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11.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的总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就是发展同国外在商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交流。
14.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手段、_________________和汇率手段。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资本循环
2.公开市场业务
3.股份合作制
4.知识经济
5.社会总需求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A.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
A.利润率提高 B.社会资本增大
C.剩余价值率提高 D.技术进步
3.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个新作用是( )
A.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B.银行垄断资本可以去吞并和排挤小银行
C.银行成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中介人 D.银行的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能发放更多的贷款
4.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 )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B.增减政府直接投资
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D.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
A.固定资本更新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生产相对过剩D.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6.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 )
A.集体所有制 B.国家所有制 C.个体经济D.家庭承包经营
7.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要发展市场经济的原因是( )
A.两者都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B.两者都是自然经济
C.两者都具备计划经济存在的条件 D.两者都具备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8.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 )
A.投入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 C.投入小,产出大 D.投入大,产出小
9.宏观经济是指( ) A.个量经济活动B.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
C.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D.某个地区的经济活动
10.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
A.社会运动的规律 B.生产力运动的规律
C.自然规律 D.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2.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有( )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 D.矿山地租 E.建筑地段地租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E.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4.我国应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为此应该( )
A.先工业化后信息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E.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5.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是( )
A.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B.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
C.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D.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E.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五、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条件,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
2.垄断的形成并不能消灭竞争。( )
3.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
4.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
5.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
6.市场机制能推动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
7.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
8.社会保险是一项盈利性的福利事业。( )
9.对外债的使用是越多越好。( )
10.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六、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要说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2.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
3.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和战略是什么?
七、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1.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怎样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2.具体劳动 3.资本集中 4.部门之间 5.工业产权 6.萧条 7.国有经济 8.独立支配财产 9.直接 10.制度条件 11.国民生产总值 12.劳动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 13.生产要素 14.金融手段 15.(社会)生产方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资本循环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使自身价值增殖,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
3.股份合作制是指采用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4.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5.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就是货币供应和其周转次数的乘积所体现的购买力。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B;2.D;3.A;4.C;5.B;6.D;7.D;8.C;9.C;10.D。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AB; 2.AB; 3.CDE;4.BDE;5.ABCDE。
五、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2.√;3.√;4.√;5.×;6.√;7.√;8.×;9.×;10.×。
六、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2分)
(2)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6分) 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促使生产者发生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分)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6分) 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3.(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是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不论是高技术产品还是原材料、机器设备、消费品,不论资金、技术还是人才,我国与国外都将进行双向交流。(4分)
(2)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是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相合。 进口替代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以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经济的发展由国内市场来推动。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4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1.(1)企业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2分)
(2)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因素包括两方面,即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2分)
首先,企业的治理结构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6分)
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说,企业实质上是所有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和权力关系的组合。这三个不同利益和权力的主体,都要求企业目标与本身利益一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又要兼顾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实现这种要求的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即出资者拥有所有权,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并相应建立组织机构,使三者之间形成利益相关、权责分明、互相制衡的关系。
其次,企业的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6分)
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政策环境指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各种干预行为的总和。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各种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各种调控手段的运用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市场环境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行为表现为富于创造性和进取性;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技术进步动力不足,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外延型为主。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