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层次:高二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语文 2024-08-03 17:19:55 语文知识点
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是为大家整理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1.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一


  始闻秋风(唐代-刘禹锡)

  昔看__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秋日登崇德阁二首(宋代-邵雍)

  一百年来号太平,当初仍患不丁宁。

  京都尚有汉唐气,宫阙犹虚霸王形。

  烟外乱峰才隐约,霜馀红树半凋零。

  樽中有酒难成醉,旋被西风吹又醒。

  秋怀三十六首(宋代-邵雍)

  周诗云娶妻,周易云归妹。

  七夕世俗情,乞巧儿女态。

  日暮云雨过,人谓牛女会。

  云雨本无踪,牛女岂相配。

2.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二


  秋日感怀(宋代-陈亮)

  白露下庭树,忽然天地秋。萧条海上望,怆恻令人愁。

  世路日梗纷,干戈满中州。王业岂不广,居然如缀旒。

  嗟彼徇名人,尚爱关内侯。南琛效职贡,尽逐沧溟舟。

  印绶何累累,报国无良筹。独有云台子,深怀蹙额忧。

  秋雷叹(宋代-范成大)

  立秋之雷损万斛,吴侬记此占年縠。

  汰哉丰隆无籍在,政用此时鸣孛轳。

  向来夏旱连三月,吁嗟上诉声满屋。

  讼风未敕复占雷,助魃为妖天更酷。

  我虽闲寂忝祠史,家请官供尚仓粟。

  尘甑贫交满目前,卒岁将何救枵腹?

  但愿吴侬言不验,共割黄云炊白玉。

  天人远近叵戏论,裨灶安能尸祸福。

  秋老,四境雨已沛然,晚坐筹边楼,方议祈晴(宋代-范成大)

  岁晚羁怀有所思,秋来病骨先知。

  镜中公案已甘老,纸上课程休讳痴。

  西堰颇闻江涨急,东山犹说雨来迟。

  锦城乐事知多少,忧旱忧霖蹙尽眉。

3.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三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生涯(唐代-齐己)

  病起见生涯,资缘觉甚奢。方袍嫌垢弊,律服变光华。

  颇愧同诸俗,何尝异出家。三衣如两翼,珍重汝寒鸦。

  秋萤引(唐代-刘禹锡)

  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夜空寥寂金气净,

  千门九陌飞悠扬。纷纶晖映互明灭,金炉星喷镫花发。

  露华洗濯清风吹,低昂不定招摇垂。高丽罘罳照珠网,

  斜历璇题舞罗幌。曝衣楼上拂香裙,承露台前转仙掌。

  槐市诸生夜读书,北窗分明辨鲁鱼。行子东山起征思,

  中郎骑省悲秋气。铜雀人归自入帘,长门帐开来照泪。

  谁言向晦常自明,儿童走步娇女争。天生有光非自衒,

  远近低昂暗中见。撮蚊妖鸟亦夜起,翅如车轮而已矣。

  秋晚书懹(宋代-陆游)

  颓然兀兀复腾腾,万事惟除死未曾。

  无奈喜欢闲弄水,不胜顽健远寻僧。

  唤船野岸横斜渡,问路云山曲折登。

  却笑吾儿多事在,夜分未灭读书灯。

4.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四


  秋日与徐比部宿栖霞寺云谷僧房(明代-金大舆)

  仙郎乞假白云司,蹔向东林问远师。

  仄径虫喧秋露后,空堂人语夜灯时。

  天花不着山中树,细水争流石上池。

  灰劫莫教伤往事,且看明月倒金卮。

  护国寺秋吟其三(宋代-白玉蟾)

  楼影秋江白,苔碑卧夕阳。水昏沙暮起,一一雁南翔。

  摸鱼儿秋感(清代-万锦雯)

  正凄凉、又逢秋晚,青青是处消艳。荒斋寥落无人问,惟有衰杨风飐。

  门半掩。但见有、黄昏几阵归鸦点。愁如酒酽。更唧唧虫声,荧荧灯影,相伴一书剑。

  浮生事,自觉尘劳久厌。还同旧日寒俭。钓船不近西溪冷,空负故乡菱芡。

  深自念。怕三径、归来都被蓬蒿占。年华荏苒。要插竹成阴,种桃结子,两鬓已霜染。

5.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五


  后秋兴八首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其四(明代-钱谦益)

  百神犹护帝台棋,败局真成万古悲。身许沙场横草日,梦趋行殿执鞭时。

  忍看末运三辰促,苦恨孤臣一死迟。惆怅杜鹃非越鸟,南枝无复旧君思。

  后秋兴八首庚子十月望日其三(明代-钱谦益)

  开元三叶正流晖,桂社梧封应紫微。追急稻畦鸠杖指,寝甘榕殿鸟工飞。

  五铢当复神咸许,十世将兴帝不违。日角共传如烈祖,遐方遥喜御容肥。

  秋日偶成其八(明代-陈之遴)

  巑岏古戍倚层丘,冰雪长凝万古愁。天接燕台劳北望,水趋辽海羡西流。

  三更梦破孤城笛,六月寒生久客裘。醉揽短衣随羽猎,呼鹰驰马一销忧。

6.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六


  秋居杂诗六首其五(明代-顾璘)

  病却林塘爽,园扉尽日封。寒声连蟋蟀,秋色罢夫蓉。

  土木形偏野,云霞思颇浓。茅斋殊不恶,窗户引群峰。

  秋日同邦相明府敬承太史集郑氏园亭薄暮携酒登大云山二首其二(明代-胡应麟)

  石磴千盘上翠岑,回看秋色半兰阴。携琴共识仙郎过,曳杖重占太乙临。

  病里河山双极目,狂来天地一论心。莫将岘首誇遗迹,屈指残碑异代寻。

  秋日睹白云生率尔遣兴(明代-李梦阳)

  天际游云白袅袅,渭阳羁客泪纵横。抟风弄雨有谁见,木落秋高堪自行。

  变幻楼台番有态,突然龙豹转须惊。老夫趁此欲登望,怪尔轻遮翡翠城。

7.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七


  初秋其二(明代-王夫之)

  夕绮摇虹影,疏云上碧波。中宵动雷雨,斜月半星河。

  世事残书耐,吾生睡眼过。青枫无限叶,珍重响危柯。

  题信上人春兰秋蕙二首其二(元代-揭傒斯)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唐代-骆宾王)

  展骥端居暇,登龙喜宴同。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

  野晦寒阴积,潭虚夕照空。顾惭非梦鸟,滥此厕雕虫。

8.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八


  寄吕秋樵临城其三(清代-郑孝胥)

  语笑当时是盛时,张皇幽眇能奇。杜陵身世非今日,却办颓唐作继之。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

  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

  断桥头卖鱼人散。

  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九


  北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北宋·周邦彦《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北宋·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高二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人教版 篇十


  北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战国·荀况《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唐·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