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论
解历史大题,一定要注重将个人经验与高质量试题及答案相结合,整理出多角度和思路清晰的答题模板。首先,要保证思路清晰。其次需要明确答题角度,看到设问仔细审题,做到字字落实,然后分角度作答。关于要点划分,最重要的就是合理概括,不重不漏,话少点多。
最重要的是两点:反复背诵大事年表(含朝代更替表),把常考易忘的年份以时间轴的方式写下来,每次大考前都会复习一遍;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最好是根据关键词来记忆。
答题模板
(一)
特点类
1.涉及主体:广泛多样/单一,……主导。
2.时间:起源早/晚,持续时间长/短,阶段性。
3.色彩:宗教色彩、神权色彩、近代色彩。
4.过程、趋势:新旧融合/交替,平民化、世俗化、大众化、封建化、体系化、专门化、规范化、法治化,更加……,具有……倾向,……与……同步。
5.性质:随意性、主观性、包容性、正义性、妥协性、渐进性。
6.目的:为……服务,以……为目标,注重……,强调……,以……为主。
7.程度:完整、彻底、片面/全面、局部、合理、均衡。
{甲卷15题}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
——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特点:政府主导并重视;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支持私有铁路公司的发展;设立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购买私有铁路公司债券、股票(为债券资本提供担保);统一造价;90年代铁路修建重心转移至中亚等地区;成就显著。
[详解]
(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根据材料“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订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可得出政府主导与重视,并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根据材料“并为私有铁路公司做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可知,设立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购买私有铁路公司债券、股票,即为债券资本提供担保;根据材料“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造价”可得出统一造价;根据材料“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可得出90年代铁路修建重心转移至中亚等地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铁路建设成就显著。
图片
(二)
背景、原因、因素类
思考角度:由小到大:个体→组类(民族、国家、其他国家)→国际(或历史大趋势);由主(观)到客(观);由直(接原因)到间(接原因,含根本原因)。
1.直接原因(相对于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相对于次要原因)。
2.内在原因=主观原因(历史主体者自身因素;背景不包括主观因素)、外在原因=客观原因(历史主体者自身之外的因素)
3.必要性(即原因=促使历史事件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性(即条件=促使历史事件能够发生、变化的主、客观条件)。
4.“因素”内涵较复杂(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三)
意义、影响类
1.由小到大: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其他国家→国际。
2.由近及远:过去→现在→未来。
3.物质/精神,积极(反话正说)/消极。
4.主体法:个人、政府、社会……
{甲卷17题}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