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948至1953年的苏联与南斯拉夫冲突期间,双方的对抗与斗争表现在经济方面的封锁、政治方面的对抗、军事方面的威胁以及外交方面的纷争。1949年,苏南关系继续恶化并且达到了极点,苏联武装干涉的威胁迫在眉睫,至少有七个苏联摩托化师部署在边界。南斯拉夫国内,30多万军队始终处于战争状态,并且从英美购买武器,同时修改安全计划,在北方举行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演习。双方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战争一触即发。最终苏联并没有进行武装干涉,斯大林担心美帝国主义者积极支持南斯拉夫人。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也在为避免战争做积极的努力。南斯拉夫领导人打破了思维定式,突破了意识形态上的藩篱,采取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在发展中国家力量兴起的情况下,找到了可以依靠的盟友,从而使南斯拉夫在世界事务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摘编自李桂峰《苏南冲突与南斯拉夫的不结盟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南冲突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南冲突的历史影响。
【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全面展开;苏联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南斯拉夫内政。
(2)影响:使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南斯拉夫开始了有本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提高了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为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1)从材料给出的时间:1948至1953年来看,这一时期国际的大背景是美苏冷战,对于苏联来说,为了控制东欧,采取强硬措施,干涉南斯拉夫内政。美国为了制衡苏联,也对此事十分关注。
(2)从战争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来看,这对于美苏争霸来说苏联一方是不利的,使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南斯拉夫来说,南斯拉夫开始了有本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提高了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这也为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