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于2010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

所属学校:职业资格考试 科目: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2024-11-10 10:28:26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甲公司于2010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10年4月1日至7月1日,甲公司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共发生研究开发支出6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共计400万元。7月1日,该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会计和税法均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假定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甲公司为黄河公司提供一项债务担保,2010年12月31日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发生的担保支出不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3)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以1022.35万元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国债。该国债票面金额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到期日为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4)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大海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00万元,该项投资于2010年3月1日取得,取得时成本为2000万元(税法认定的取得成本也为2000万元),该项长期股权投资2010年持有期间除确认投资收益外,未发生其他增减变动事项。假定甲公司和大海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相同。甲公司没有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计划。 (5)2010年3月20日,甲公司外购一幢写字楼并立即对外出租形成投资性房地产,该写字楼取得时成本为4800万元,甲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0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该写字楼应采用年限平均法、按20年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 (6)2010年5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W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5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52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所有者权益,持有期间股票未进行分配现金股利等。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7)2010年3月1日,甲公司向高级管理人员授予现金股票增值权,2010年12月31日此项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为200万元。税法规定,实际支付时可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其他相关资料: (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1)计算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10年12月31日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2)计算甲公司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编制甲公司2010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 ①无形资产账面价值=400-400÷10×6/12=380(万元);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380×150%=570(万元) 无形资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70-380=190(万元) 注:此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为200万元;预计负债计税基础=200-0=200(万元)。此项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1022.35×(1+4%)=1063.24(万元);计税基础=1063.24(万元)。此项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④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000+200=2200(万元),计税基础=20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因没有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的计划,所以此项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⑤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4800-4800÷20×9/12=462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0-4620=380(万元)。 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52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税基础为50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20-500=20(万元)。 注:此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⑦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200-200=0。应付职工薪酬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200万元。 (2) ①应纳税所得额=5000-(600-400)×50%-400÷10×6/12×50%+200-1022.35×4%-200-380+200=4669.11(万元)。 ②应交所得税= 4669.11×25%= 1167.28(万元)。 ③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 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380+20)×25%=1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380×25%-200×25%=45(万元) ④所得税费用= 1167.28+380×25%-200×25%=1212.28(万元) (3)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212.28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167.28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