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智慧阅读”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语文 2024-09-12 11:37:00 高中语文

请以“智慧阅读”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

智慧阅读

有的人学富五车,学贯中西,学术造诣颇高,这叫渊博。有的人喜欢读书,而且领悟极深,处理问题得心应手、举重若轻,这应该叫智慧。智慧阅读,收获智慧,这该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

这一个月,我们学习了欧洲史,这其中最吸引我的便是罗马的历史。“他来的时候是一座破砖烂瓦的城市,但他走的时候却留下了一座大理石的城市。”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从“十二铜表法”中,我读到了世界上目前大多数国家法律体制的雏形;从“条条大路通罗马”中,我读到了当时社会交通、经济的发达与昌盛;从那斗兽场的遗址中,我又读到了一个帝国的无比强大。可就是这样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帝国,怎么就沦落到了东、西罗马的分裂,直至最后的东罗马也覆灭了呢?这值得我们思考。罗马后期的帝王不理政事,只顾享乐。从他们修建的那些无比奢华的、男女共浴的澡堂便又可读出他们在疆域扩张到一个极限后不再思危,民风不正。

很可悲,不是吗?盛极必衰。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我不禁又想到自己在故宫博物馆看到的那些展物,我无法忘却的是那些精美至极的珐琅。从这些珐琅中我读出了让人惊叹的中国古代工匠艺人的智慧与手工技术的发达,但更多的却是读出了清代末年那些妃子与皇帝生活的极度铺张、浪费、迂腐至极。正是如此,才会引发后来的列强侵华,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清王朝的覆灭。

历史充满智慧,它们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用心思索便能领悟:不思进取,盛极必衰。

在读《三国演义》时,我曾有过思考:倘若关羽未失荆州,且张飞能理智一些,未引来那场杀身之祸,蜀国有没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呢?我想,是有可能的。或许他们没占尽“天时”“地利”,但他们有“人和”。当我读到那个当年河边一声吼便吓退曹军的张飞惨死两个士兵刀下时,我很意外。但随即在品,却发现这都在情理之中。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的命运,这是我在三国中读出的智慧。

从中西王朝的兴衰交替中,我读出一个人不可懈怠骄傲,因为盛极必衰;在《三国演义》中,我读出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决定他的一生。这两条智慧使我改变许多,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锋芒毕露的小女孩了,我学会了沉着冷静地思考且为人谦逊。

阅读是件玄妙的事情。读一本书,当你用心深刻挖掘,不仅停留在字面上,而是透过字里行间、透过表面,去探寻作者想表达的本质时,就以文字为介质,了解书中的世界,实现与作者思想的交谈。智慧阅读,培养人生智慧。

【解析】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虽是命题作文首先一定也要重视审题,并在审题时抓住关键词。同时,命题作文在限定标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和文章的立意方向。要求考生明确写作范围,在做出理性的思考后进行写作。审读题目“智慧阅读”时,可以采用拆分法,标题由两个词语组成,先明确这两个词的概念。什么是智慧?陈海瑛老师在其文章《阅读呼唤智慧》中,提到“智慧是以美德为支撑、以能力为核心、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综合体。智慧是灵动、真实、细致的,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这块土壤”。 所以当头脑、心灵和身体真正和谐时,智慧才存在。这里所说的“阅读”,不仅仅是阅读书籍,阅读的还有他人、生活,以及周围的万事万物。所以审读本题时,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就为选材立意奠定了基础。而且写作时要明确抓住关键点“智慧”一词,怎样智慧的读,通过智慧阅读获得怎样的智慧,切不可泛泛写自己读了什么书,书中有什么内容。本文及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参考立意:1、可从阅读范围上立意。阅读,不仅仅是阅读书籍,阅读的还有他人、生活,以及周围的万事万物。不是所有书都应该阅读、都适合阅读。适合与否,要看看自己的认识与选择。

2、可从阅读层次上立意。阅读,要结合写作背景,不断挖掘探索,从而深刻地认识作者通过一本书想传达的精神内涵,这是智慧阅读。

3、可从阅读态度上立意。读书有两种态度。一种人是躺在书上读书,作者怎么说,他就怎么听,完全听凭作者牵着鼻子走;另一种人是站在书上读,经常同作者进行争论,作者讲得对就听,讲得不够清楚就想办法替作者讲清楚。前一种人即使读一辈子书,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书呆子,不会有大作为,另一种人不仅吸取了前人的成果,还会看到未被开垦的荒原,从而去开拓,去耕耘,这是智慧阅读。

4、可从阅读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上立意,解读新时代智慧阅读。

可用素材:

1、大师钱穆,他九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这里面还有一段佳话。在他九岁时,有一天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点头。于是按照客人的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钱穆一面背诵,一面表演,把诸葛亮与张昭等人的语气动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大人称奇,小钱穆当然免不了有些飘飘然。第二天,钱穆依然随父亲去烟馆。路过一座小桥时,父亲问:“认得‘桥’字吗?”钱穆点头说:“认得。”又问:“‘桥’字是什么旁?”答:“‘木’字旁。”再问:“‘木’字旁换‘马’字旁是什么字,认得吗?”再答:“认得,是‘骄’字。”父亲又问:“‘骄’是什么意思,知道吗?”钱穆答:“知道。”父亲步步紧逼问道:“你昨晚的行为有这个‘骄’字吗?”钱穆这时才明白父亲的意思,顿时如闻雷霆,俯首不语。 作为大师,钱穆读书不仅谦恭,而且对儿孙的读书,要求也是十分严格。上个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写信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的回信:“《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四书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大师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

2、林清玄我读书有两个习惯。第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一定要读书。不读书就不睡觉。因为一日不读书就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每天读书,言语也不会无味,面目也不会可憎,多么好。第二个习惯就是,每天一定要读到感动我的,让我可以深深铭记的,启发我的,句子或者文章,我才去睡觉。然后睡觉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不断的反复的去念诵,去把这些好的文章好的句子,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刻在你的脑海里不一定用得到,但是有一天你在别的地方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自己跑出来,因为他已经在你的心里了。

3、智慧阅读是为了创造性使用语言文字,通过阅读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个人智慧的自然生长。人类通过阅读理解他人,感知世界,反省自我和提升个人素养。虽然阅读“载体”随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替,互联网时代我们面临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的转变,但阅读的内在价值是恒久不变的。

4、当今,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等热词充盈着日常生活,好像智慧可以作为任意场景下的定语,无所不用。在论智慧阅读时,我们必须关注阅读激发的“智慧”效果。

《塔木德》是犹太人生活、学习、经商的智慧;《斐多》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辨智慧,苏格拉底说“一切美德只可以用一件东西来交易,是一切交易的标准货币,这就是智慧”;《黄帝阴符经》全书仅448个字,却是我国道家集修身养性、治国方略、兵法战术三个层面的智慧。《圣经》中说“从没有人发现智慧存在于什么地方,或有人曾经进入过智慧的宝库。你想要得到智慧,就得用你的身躯去接受命运的考验”。智慧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智慧”一旦被提炼出来,就具备了跨文化、跨区域的通用属性。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流传了三百多年。今天,大家意识到知识若不能转化为智慧,就不等同于力量,只有智慧才能转化为无形的力量。因此,激发智慧为理念的教育正在逐步取代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中强调了“学会学习”而不是“掌握知识”。知识是有期限的,有历史局限性的,而智慧却是永恒的。

智慧性阅读“旨在给阅读主体提供合适的经验,便于读者感知以求达到知识的获取、技能的习得和智慧的生成”。激发智慧是阅读的终极目的,知识获取是阅读最表层的目的。

5、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阅读是一种推理,是一种大量的,称之为元认知的活动。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以及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实践证实,通过阅读的确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情绪管理、身体管理、人际关系管理、自我提升管理等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通过智慧阅读可激发的一种理性能力。激发情感、感悟情感、表达情感也是智慧阅读要求的一个核心效果。

智慧阅读一般从阅读自己最擅长的内容开始,逐步挑战自我最近发展区的阅读资源。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以了解自身与他人。

6、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

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8、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皮丁

9、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10、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参考结构:写作本文时第一部分运用对比指出阅读时什么为智慧,从而引出文章立意“智慧阅读,收获智慧,这该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第二部分分成两个层次。首先以读罗马史的具体经历,联系看故宫展物,带着思考阅读,我们便能领悟:不思进取,盛极必衰。然后写读《三国演义》发现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的命运,从三国中读出了智慧。第三部分总结前文,带着思考阅读使我改变许多,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锋芒毕露的小女孩了,我学会了沉着冷静地思考且为人谦逊。回扣主题,首尾呼应,指出智慧阅读,可以培养人生智慧。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