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乃生命之源。它在客观的自然中,在主观的精神中,也在亘古的诗词中。诗因水的滋润而增灵气,____ A____,水与诗和谐而统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乃生命之源。它在客观的自然中,在主观的精神中,也在亘古的诗词中。诗因水的滋润而增灵气,____ A____,水与诗和谐而统一。
诗绘水貌,诗中的水形态万千。在诗词的世界里,它可以尽展壮美之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水的磅礴,“__①_,_②_”(杜甫《登岳阳楼》)“_③_”(杜甫《旅夜书怀》)中洞庭的浩瀚与江水的雄浑;____ B________,如“_④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水的空蒙迷茫,“_⑤_,_⑥_”(韦庄《菩萨蛮(其二)》)中江南之水的澄碧以及生活的闲适。
水传诗情,__ C____。它颂扬着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积极乐观,讲述着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浓郁悲伤,诉说着李清照“_⑦_”(《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相思无奈。
诗与水的交融中,更传达着自然与生命的至理。朱熹借水阐释源头活水的学习之道,张若虚通过“___⑧ ,_⑨_”中江月的永恒悟得生命短暂与永恒的统一,李白更是在感慨“ __⑩_”(《梦游天姥吟留别》)后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年慨叹!人类的生命在自然之水中诞生,更在诗词之水中获得隽永。
【1】在上段文字中标有①~⑩的横线处根据提示填写恰当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面一段文字标有A、B、C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吴楚东南坼; ②乾坤日夜浮; ③月涌大江流; ④漠漠水田飞白鹭; ⑤春水碧于天; ⑥画船听雨眠; ⑦花自飘零水自流; ⑧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⑨江月年年望相似; ⑩古来万事东流水。
【2】 A.水因诗的参与而生灵魂; B.它能够尽显柔美之态; C.水中的诗情感纷呈。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坼”“乾坤”“涌”“漠漠”“鹭”“眠”“已”。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内容,然后浏览横线前后的内容,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和内容确定横线上句子的内容和句式。第一处,后面说“水与诗和谐而统一”,由此可知,前面应是说“诗”和“水”的关系,横线前面已经给出了“水”对“诗”的作用,“诗因水的滋润而增灵气”,故横线上应是说“诗”对“水”的影响,考生可以根据 “诗因水的滋润而增灵气”的句式来确定拟写的句式,即应为“水因诗的……而……”,结合下文可知,“水”在“诗”中获得了灵魂,有了生命,考生围绕这些拟写即可。第二处,这一段的第一句“诗绘水貌,诗中的水形态万千”是总领句,说明这段文字应是说“水”在诗歌中展现出的各种姿态,横线前面是说“水”的“壮美之姿”,横线后面所列举的诗句体现出的是“水”的柔美,考生可以围绕“柔美”,模仿“它可以尽展壮美之姿”的句式来拟写。第三处,前面说“水传诗情”,后面列举一些包含“水”的诗句来分析“水”所传递出的情感,故此处可以围绕“水中的诗情感纷呈”进行拟写。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