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初中历史 2024-09-21 11:16:49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

(1)面对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收到怎样的效果?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列宁具有怎样的可贵品质?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5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

(3)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答案】

(1)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实事求是的品质

(2)变化情况:A段:不断上升(由低到高); B段:逐渐下降(由高到低)。

主要原因:A段:经济大危机;B段:罗斯福新政。

(3)方式:改革。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或要敢于改革,更要善于改革;能够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根据材料二图5中A时段显示的时间“1929~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失业率不断上升(由低到高);根据材料二图5中B时段显示的时间“1933~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恢复,美国失业率逐渐下降(由高到低)。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属于社会主义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属于资产阶级改革,这两次改革都是结合本国国情来实施的,并且在改革过程中取得成就的,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的共同调整方式是改革。感悟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或要敢于改革,更要善于改革;能够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