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 福禄培尔
B. 皮亚杰
C. 列昂捷夫
D. 蒙台梭利
满分:3 分
2. 纽曼提出的游戏特征说是:
A. 游戏行为说
B. 游戏特征三内说
C. 游戏四因素论
D. 游戏五因素论
满分:3 分
3. 当游戏者单独进行游戏时主要是:
A. 外部真实
B. 内部控制
C. 间接动机
D. 外部控制
满分:3 分
4.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心理体验总称为:
A. 兴趣性体验
B. 自主性体验
C. 胜任感体验
D. 游戏性体验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儿童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这说明儿童具有了:
A. 角色行为
B. 角色扮演
C. 角色意识
D. 以物代物
满分:3 分
6. 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是:
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 音乐游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A. 音乐游戏
B. 角色游戏
C. 结构游戏
D. 体育游戏
满分:3 分
8. 从游戏本身来看,构成游戏的核心要素是:
A. 游戏的材料
B. 游戏的内容
C. 游戏的场地
D. 游戏的评价
满分:3 分
9. 两岁前的婴幼儿进行游戏的主要形式是:
A. 感觉运动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满分:3 分
10. 儿童和同伴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一起做游戏的形式是: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学游戏y又可以称为:
A. 角色游戏
B. 工具性游戏
C. 手段性游戏
D. 结构游戏
E. 表演游戏
满分:3 分
2. 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增强自制力体现在:
A. 有助于儿童发展思维能力
B. 有助于儿童发展想象力
C. 有助于儿童抗拒诱惑
D. 有助于儿童控制冲动
E. 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满分:3 分
3. 规则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智力游戏
C. 体育游戏
D. 音乐游戏
E. 娱乐游戏
满分:3 分
4.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是:
A. 过于强调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B. 忽视了游戏作为儿童自由、自主活动的基本属性
C. 过分强调成人与教育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D. 将儿童游戏本质的界定停留在与动物游戏相同的认识水平
E. 游戏异化为成人掌控和影响下的活动
满分:3 分
5.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体现在:
A. 丰富儿童的情感
B. 为儿童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
C. 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D. 使儿童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
E. 发展儿童的成就感
满分:3 分
6. 皮亚杰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分为:
A. 运动前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
C. 前运算阶段
D. 具体运算阶段
E. 形式运算阶段
满分:3 分
7. 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
A. 忽视游戏的社会性
B. 忽视游戏的主体性
C. 忽视游戏对个体的生物学意义
D. 忽视游戏的生理性特点
E. 强调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满分:3 分
8. 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体现在:
A. 发展儿童的成就感
B. 丰富儿童的情感
C. 有助于儿童抗拒诱惑
D. 有助于儿童学会区别自我和他人
E. 有助于儿童从他人角度来看问题
此题选: DE 满分:3 分
9. 游戏能够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体现在:
A. 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B. 促进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
C. 丰富儿童对事物特征、事物之间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D. 丰富儿童的社会性知识和经验
E. 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满分:3 分
10. 人类游戏与高等动物游戏的联系表现在:
A. 人类与高等动物都进行游戏
B. 都有游戏的玩具
C. 都是本能行为
D. 都是在生存资料满足生命体生存需要前提下产生
E. 都有想象游戏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婴儿时期儿童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儿童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探索动作是指故意做“坏事”或用某种动作来取乐,带有幽默、逗乐、玩笑的性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人类的游戏与高等动物的游戏没什么区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运动,需要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学前儿童的游戏具有内部动机的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5―6岁左右是儿童象征性游戏的多发期即发展高峰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在游戏活动中儿童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自主性体验是指一种生理快感,游戏中的生理快感主要是由于身体活动的需要和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游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我国学者提出的游戏特征有主动性、虚构性、兴趣性、形象性、社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意义是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研究的核心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婴儿期和幼儿早期的儿童通常以单独游戏方式进行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20世纪20年代开始,陈鹤琴在幼儿园进行了实践研究,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重要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主体性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现实角色三种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20世纪70年代,学前儿童游戏研究领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驱力愉快是指一种情不自禁地被卷入、被吸引的心理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 福禄培尔
B. 皮亚杰
C. 列昂捷夫
D. 蒙台梭利
满分:3 分
2. 纽曼提出的游戏特征说是:
A. 游戏行为说
B. 游戏特征三内说
C. 游戏四因素论
D. 游戏五因素论
满分:3 分
3. 当游戏者单独进行游戏时主要是:
A. 外部真实
B. 内部控制
C. 间接动机
D. 外部控制
满分:3 分
4.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心理体验总称为:
A. 兴趣性体验
B. 自主性体验
C. 胜任感体验
D. 游戏性体验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5. 儿童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这说明儿童具有了:
A. 角色行为
B. 角色扮演
C. 角色意识
D. 以物代物
满分:3 分
6. 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是:
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 音乐游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7.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A. 音乐游戏
B. 角色游戏
C. 结构游戏
D. 体育游戏
满分:3 分
8. 从游戏本身来看,构成游戏的核心要素是:
A. 游戏的材料
B. 游戏的内容
C. 游戏的场地
D. 游戏的评价
满分:3 分
9. 两岁前的婴幼儿进行游戏的主要形式是:
A. 感觉运动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满分:3 分
10. 儿童和同伴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一起做游戏的形式是: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学游戏y又可以称为:
A. 角色游戏
B. 工具性游戏
C. 手段性游戏
D. 结构游戏
E. 表演游戏
满分:3 分
2. 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增强自制力体现在:
A. 有助于儿童发展思维能力
B. 有助于儿童发展想象力
C. 有助于儿童抗拒诱惑
D. 有助于儿童控制冲动
E. 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满分:3 分
3. 规则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智力游戏
C. 体育游戏
D. 音乐游戏
E. 娱乐游戏
满分:3 分
4.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是:
A. 过于强调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B. 忽视了游戏作为儿童自由、自主活动的基本属性
C. 过分强调成人与教育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D. 将儿童游戏本质的界定停留在与动物游戏相同的认识水平
E. 游戏异化为成人掌控和影响下的活动
满分:3 分
5.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体现在:
A. 丰富儿童的情感
B. 为儿童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
C. 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D. 使儿童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
E. 发展儿童的成就感
满分:3 分
6. 皮亚杰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分为:
A. 运动前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
C. 前运算阶段
D. 具体运算阶段
E. 形式运算阶段
满分:3 分
7. 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
A. 忽视游戏的社会性
B. 忽视游戏的主体性
C. 忽视游戏对个体的生物学意义
D. 忽视游戏的生理性特点
E. 强调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满分:3 分
8. 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体现在:
A. 发展儿童的成就感
B. 丰富儿童的情感
C. 有助于儿童抗拒诱惑
D. 有助于儿童学会区别自我和他人
E. 有助于儿童从他人角度来看问题
此题选: DE 满分:3 分
9. 游戏能够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体现在:
A. 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B. 促进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
C. 丰富儿童对事物特征、事物之间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D. 丰富儿童的社会性知识和经验
E. 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满分:3 分
10. 人类游戏与高等动物游戏的联系表现在:
A. 人类与高等动物都进行游戏
B. 都有游戏的玩具
C. 都是本能行为
D. 都是在生存资料满足生命体生存需要前提下产生
E. 都有想象游戏
满分:3 分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婴儿时期儿童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儿童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探索动作是指故意做“坏事”或用某种动作来取乐,带有幽默、逗乐、玩笑的性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人类的游戏与高等动物的游戏没什么区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运动,需要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学前儿童的游戏具有内部动机的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5―6岁左右是儿童象征性游戏的多发期即发展高峰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在游戏活动中儿童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自主性体验是指一种生理快感,游戏中的生理快感主要是由于身体活动的需要和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游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我国学者提出的游戏特征有主动性、虚构性、兴趣性、形象性、社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意义是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研究的核心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婴儿期和幼儿早期的儿童通常以单独游戏方式进行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20世纪20年代开始,陈鹤琴在幼儿园进行了实践研究,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重要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主体性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现实角色三种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20世纪70年代,学前儿童游戏研究领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驱力愉快是指一种情不自禁地被卷入、被吸引的心理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