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四川大学《大众传播学》1541第二次作业

所属学校:四川大学 科目:大众传播学 2015-03-17 18:43:47

《大众传播学》第二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大众传播最根本的控制形态是( )
A. 政治控制
B. 经济控制
C. 受众控制
D. 自我控制

2.在问卷设计中,间接法和虚拟法都属于( )。
A. 合理性原则
B. 标准化原则
C. 艺术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3.创立世界上最早的无线广播台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4.“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 共享性
B. 扩散性
C. 传递性
D. 替代性

5.开展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是( )
A. 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 罗杰斯
D. 拉斯韦尔

6.报告会、演讲会、展销会等方式是属于( )
A. 群体传播
B. 大众传播
C. 组织传播
D. 自我传播

7.考察媒介对少数“议题”的强调是否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视,这是议程设置功能作用机制的( )
A. 认知模式
B. 显著性模式
C. 优先顺序模式
D. 感知模式

8.个人差异论的基础是( )
A. 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
B. 社会学
C. 社会结构
D. 社会关系

9.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概念的著作是( )
A. 《宣传•传播•舆论》
B.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C. 《大众传播学》
D. 《舆论》

10.通过解释与评论,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这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
A. 环境监测功能
B. 社会协调功能
C. 文化传递功能
D. 娱乐功能

11.“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是( )
A. 下限效果假说
B. 上限效果假说
C. 有限效果论
D. 沉默的螺旋假说

12.把讯息或消息转化为适宜于传播和能够使接受者接纳和理解的各种符号,这一过程称为( )
A. 编码
B. 解码
C. 译码
D. 解读

13.“多级”或“N级传播”理论的发展者是( )
A. 拉扎斯菲尔德
B. 罗杰斯
C. 卡兹
D. 霍夫兰

14.明确提出传播媒介是“拟态环境”的构筑者观点的是( )
A. 施拉姆
B. 李普曼
C. 戈夫曼
D. 拉扎斯菲尔德

15.“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提出是( )
A. 《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
B. 《大众传播效果》
C. 《人民的选择》
D. 《个人的影响》

16.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以“文化工业”术语取代( )
A. 通俗文化
B. 精英文化
C. 商业文化
D. 大众文化
此题选: D
17.诺依认为,现代信息社会中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能产生( )
A. 共鸣效果
B. 累积效果
C. 遍在效果
D. 逆反效果

18.德福勒模式加入并突出了( )
A. 传播者的概念
B. 受众的作用
C. 噪音的影响
D. 反馈的机能
此题选: D
19.在社会政治问题上,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
A. 生活阅历
B. 社交性
C. 社会经济地位
D. 受教育程度

20.抽样调查中,从样本的统计计算中得到的指标叫( )
A. 总体指标
B. 样本
C. 样本指标
D. 抽样推断

21.西方传播学界成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是( )
A. 雕版印刷发明的隋代
B. 毕发明胶泥活字印刷的宋代
C. 谷登堡印刷机械印刷的1456年
D. 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17世纪

22.在战争环境中,敌对双方的宣传均以是否有利于己方利益为依归。这时,新闻的环境监测功能便会因利益冲突而减弱以至消失。这表明了大众传播功能的( )
A. 暂时性
B. 适应性
C. 多变性
D. 功利性

23.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保护个人利益。这是( )基本主张之一。
A. 集权主义理论
B. 自由主义理论
C. 社会责任理论
D.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24.媒介开展的政治动员、促销广告和社会募捐,这是属于传播效果的( )
A. 短期的预期效果
B. 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C. 长期的预期效果
D. 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25.提出“游戏说”传播功能的观点是( )
A.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B. 美国心理学家E•托尔曼
C.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斯
D. 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

26.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由( )提出的。
A. 赖特
B. 卢因
C. 施拉姆
D. 霍夫兰

27.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的特点设计和制作讯息,使大众传播内容更具有吸引力,这一策略的依据是( )
A. 个人差异论
B. 社会分类论
C. 社会关系论
D. 靶子论

28.现代机械印刷开始的标志是( )
A. 谷登堡印刷《圣经》
B. 毕发明胶泥活字印刷
C. 隋代的雕版印刷
D. 中国的木活字印刷

29.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 )
A. 把关人
B. 意见领袖
C. 控制者
D. 编码者

30.15世纪西方出现的手抄新闻信札主要用来报道( )
A. 西方宫廷趣闻轶事
B. 民间传闻故事
C. 商业政治信息
D. 社会娱乐信息

31.《人民的选择》一书的作者是( )
A. 拉斯韦尔
B. 施拉姆
C. 拉扎斯菲尔德
D. 卢因

32.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转移、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这是利用了信息的( )
A. 共享性
B. 扩散性
C. 扩充性
D. 浓缩性

33.世界电视事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新阶段是( )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34.投身股海的受众成员不肯错过媒介传递的股市行情,这是属于( )
A. 选择性接触
B. 选择性理解
C. 选择性解释
D. 选择性记忆

35.“把关人”概念的提出者是( )
A. 施拉姆
B. 拉斯韦尔
C. 卢因
D. 李普曼

36.对媒介的经济控制的关键是( )
A. 通过立法
B. 操纵新闻
C. 拥有媒介的所有权
D. 广告控制

37.传播媒介作为正面典型报道的人物往往会成为受众学习的楷模,这是大众传播的( )
A. 环境认知效果
B. 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C. 视野制约效果
D. 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此题选: D
38.媒介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信息,但社会成员是有选择地接收和解释这些信息的。这是属于下列哪种理论的观点( )
A. 靶子论
B. 个人差异论
C. 社会关系论
D. 社会分类论

39.在问卷设计中,提问不带倾向性和提问必须具体明确都属于( )。
A. 艺术性原则
B. 标准化原则
C. 合理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此题选: D
40.在任何社会中,传播媒介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方式。这一观点提出者是( )
A. 麦克卢汉
B. 英尼斯
C. 戈夫曼
D. 梅罗维茨




《大众传播学》第二次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哪些是属于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
A. 艺术性原则
B. 标准化原则
C. 合理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2.无线电广播的主要长处有( )
A. 传播时效性强
B. 受众渗透性强
C. 信息保存性强
D. 信息感染性强

3.传播过程的三大基本模式是( )
A. 线性模式
B. 控制论模式
C. 社会系统模式
D. 图像模式

4.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下列哪些属于“冷媒介”( )
A. 电话
B. 报纸
C. 无线电广播
D. 电视

5.实用性传播可细分为( )
A. 新闻性传播
B. 娱乐性传播
C. 宣传性传播
D. 教育性传播

6.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主要有( )
A. 推理模式
B. 比较模式
C. 问卷模式
D. 访谈模式

7.以下关于麦克卢汉的著作是( )
A. 《媒介即讯息》
B. 《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
C. 《帝国与传播》
D. 《传播的偏倚性》

8.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代表人物有( )
A. 施密特
B. 哈贝马斯
C. 马尔库塞
D. 阿多诺

9.非随机抽样的类型有( )
A. 偶遇抽样
B. 判断抽样
C. 雪球抽样
D. 定额抽样

10.如果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标准,可把信息分为( )
A. 潜在信息
B. 先验信息
C. 实得信息
D. 主观信息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