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经批准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前所得税一直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黄海公司自设立以来
黄海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经批准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前所得税一直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黄海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1)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黄海公司对2008年以前的会计资料进行复核,发现以下问题: ①黄海公司自行建造的办公楼已于2007年9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黄海公司未按规定在9月30日办理竣工决算及结转固定资产手续。2007年9月30日,该“在建工程”科目的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在建工程”科目账面余额为2 100万元,其中包括建造该办公楼相关的专门借款在2007年10月至12月期间发生的利息40万元,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支出60万元。 该办公楼竣工决算的建造成本为2 000万元。黄海公司预计该办公楼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2008年1月1日,黄海公司尚未办理结转固定资产手续。假定税法计提折旧的方法、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制度一致。 ②2007年2月,黄海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为期3年、500万元的劳务合同,预计合同总成本400万元,营业税税率3%,黄海公司用完工百分比法(按已完成工作的测量确定完工百分比)核算长期合同的收入和成本。至2007年12月31日, 黄海公司估计完成劳务总量的20%,并按此确认了损益。 黄海公司经修订的进度报表表明原估计有误,2007年12月31日已完成合同的30%,款项未结算。 ③2008年3月28日,黄海公司董事会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黄海公司根据董事会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将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作为盈余公积,将拟分配的现金股利作为应付股利,并进行账务处理,同时调整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 ④黄海公司发现2007年度漏记某项生产设备折旧费用200万元,金额较大。至2007年12月31日,该生产设备生产的已完工产品尚未对外销售。 (2)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1月1日,黄海公司进行如下会计政策变更: ①将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②为核实资产价值,解决不良资产问题,该企业对资产进行清查核实。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黄海公司对有关资产的期末计量方法作如下变更:第一,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第二,对有迹象表明其可能发生减值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如果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黄海公司有关资产的情况如下: 1)2007年末,存货总成本为6 000万元,其中,完工产品(计算机)的总成本为5 000万元,库存原材料总成本为1 000万元。 完工计算机每台单位成本为0.5万元,共10 000台,其中6000台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2007年末,该公司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确定的每台销售价格为0.62万元,其余计算机每台销售价格为0.56万元;估计销售每台计算机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0.10万元。 由于计算机行业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市场需求变化较大,黄海公司计划自2008年1月起生产内存更大和运行速度更快的新型计算机,因此,黄海公司拟将库存原材料全部出售。经过合理估计,该库存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 050万元,有关销售费用和税金总额为100万元。 2)2007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3 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系黄海公司2004年7月购入的对乙公司的股权投资。黄海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由于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减少,乙公司2007年当年发生严重亏损。如果此时将该项投资出售,预计出售价格为2 000万元,与出售投资相关的费用及税金为200万元;如果继续持有该项投资,预计在持有期间和处置投资时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总额为1 700万元。 3)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黄海公司计划自2008年1月起生产内存更大和运行速度更快的新型计算机,并重新购置新设备替代某项制造计算机的主要设备。该设备系2003年12月购入,其原价为1 25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经减值测试,该设备2007年末预计的可收回金额为480万元。 4)无形资产中有一项专利权已被新技术取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该专利技术2007年12月31日的摊余价值为1 000万元,销售净价为70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90万元。 5)除上述资产外,其他资产没有发生减值。 假定除上述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暂时性差异外,无其他暂时性差异。 (3)2008年7月1日,黄海公司对a设备的折旧方法、b设备的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作了如下变更: ①鉴于a设备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变化,将a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a设备系公司2007年6月购入并投入使用,入账价值为15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该设备用于公司行政管理。 ②鉴于更为先进的技术被采用,经董事会决议批准,决定将b设备的使用年限由10年缩短至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b设备系2006年12月购入,并于当月投入公司管理部门使用,入账价值为21 000万元;购入当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 000万元。 要求: (1)对资料(1)中的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2)对资料(2)中黄海公司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政策变更,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进行账务处理。 (3)根据资料(3)中的会计估计变更,计算会计估计变更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数及当年的折旧额。
【答案】(1)对资料(1)中的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①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2 000 贷:在建工程 2 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2 000/20×3/12) 贷:累计折旧 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 贷:在建工程 100 ②劳务合同 借:应收账款 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500×1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1.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5 劳务成本 40 ③现金股利 借:应付股利 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 ④固定资产折旧 借:库存商品 200 贷:累计折旧 200 ⑤对差错导致的利润分配影响的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8.0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8.4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6.5 借:盈余公积 7.81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81 (2)会计政策变更 ①存货 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的产成品成本=6 000×0.5=3 0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6 000×(0.62-0.10)= 3 120(万元),这部分存货未发生减值。 没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的产成品成本=4 000×0.5=2 0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4 000×(0.56-0.10)=1 840(万元),这部分存货发生减值=2 000-1 840=160(万元)。 库存原材料成本=1 0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1 050-100=950(万元),这部分存货发生的减值额=1 000-950=50(万元)。 存货发生的减值额=160+50=210(万元) ②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2 000-200=1 8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700万元,其可收回金额为1 800万元,应计提的减值准备=3 000-1 800=1 200(万元)。 ③主要设备 2007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1 250-(1 250-50)/10×4=770(万元) 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70 -480=290(万元) ④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7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690(万元),其可收回金额为700(万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 000-700=300(万元) 黄海公司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共确认了资产减值准备=210+1 200+290+300=2 000(万元)。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2 000×(1-25%)=1 500(万元) 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5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1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 2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9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00 借:盈余公积 1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 (3)会计估计变更 ①a设备 至2008年6月30日,a设备已计提折旧=(1 550-50)/5=300(万元)。 2008年7月~12月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1 550-300-50)×4/10×6/12=240(万元) 2008年因折旧方法变更使当年净利润减少=[240-(1 550-50)/5×6/12]×(1-25%)=67.5(万元) 2008年a设备计提的折旧额=240+(1 550-50)/5×6/12=390(万元) ②b设备 2008年6月30日已计提折旧额=(21 000-1 000)/10×1.5=3 000(万元) 2008年变更后计提的折旧额=(21 000-3 000)/(6-1.5)×0.5=2 000(万元) 2008年因折旧年限和净残值变更使当年净利润减少=[2 000-(21 000-1 000)/10×6/12]×(1-25%)=750(万元) 2008年应计提折旧额=(21 000-1 000)/10/2+2 000=3 000((万元)) 2008年设备a和b会计估计变更使当年净利润减少=67.5+750=817.5(万元) 2008年设备a和b应计提折旧额=390+3 000=3 390(万元)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