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投产,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W材料12月初结存
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投产,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W材料12月初结存为零。 甲公司2005年12月发生的有关原材料的经济业务如下: (1)12月2日,向乙公司购入W材料10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200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0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W材料验收入库过程中发生检验费用500万元,检验完毕后W材料验收入库。 (2)12月5日,生产领用W材料300吨。 (3)12月8日,向丙公司购入W材料1 9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54 150万元,增值税额为9 205、5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W材料已验收入库。 (4)12月10日,生产领用W材料600吨。 (5)12月12日,发出W材料1000吨委托外单位加工(月末尚未加工完成)。 (6)12月15日,向丁公司购入W材料1 0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30 000万元,增值税额为5 10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W材料已验收入库。 (7)12月17日,生产领用W材料1 500吨。 假定:甲公司领用W材料生产的产品在2005年度全部完工,且全部对外售出;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计算购入各批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 (2)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各批W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结存W材料的成本。 (3)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各批W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结存W材料的成本。 (4)计算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与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相比对甲公司2005年度净利润的影响数(注明“增加”或“减少”)。 (5)计算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与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相比对甲公司2005年末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数(注明“增加”或“减少”)。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12月2日向乙公司购入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 =(20 000+500)/1 000=20.50(万元) 12月8日向丙公司购入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 =54 150/1 900=28.50(万元) 12月15日向丁公司购入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 =30 000/1 000=30(万元) (2)12月5日生产领用W材料的成本 =300×20、50=6 150(万元) 12月10日生产领用W材料的成本 =600×28、50=17 100(万元) 12月12日发出委托加工的W材料成本 =1 000×28、50=28 500(万元) 12月17日生产领用W材料的成本 =1 000×30+300×28.50+200×20.50 =42 650(万元) 月末结存W材料的成本 =20 500+54 150+30 000-6 150-17 100-28 500-42 650 =10 250(万元) (3)12月5日生产领用W材料的成本 =300×20.50=6 150(万元) 12月10日生产领用W材料的成本 =600×20.50=12 300(万元) 12月12日发出委托加工的W材料的成本 =100×20.50+900×28.50=27 700(万元) 12月17日生产领用W材料的成本 =1 000×28.50+500×30=43 500(万元) 月末结存W材料的成本 =20 500+54 150+30 000-6 150-12 300-27 700-43 500 =15 000(万元) (4)采用先进先出法的生产领用W材料成本 =6 150+12 300+43 500=61 950(万元) 采用后进先出法的生产领用W材料成本 =6 150+17 100+42 650=65 900(万元) 如果产销率为100%,采用先进先出法与采用后进先出法相比2005年净利润增加 =(65 900-61 950)×(1-33%)=2 646、50(万元) (5)未分配利润增加=2 646、50×(1-10%) =2 381、85(万元)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